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六旬臺胞與他的鄉村圖書館

2015年02月25日 15:30: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十幾天沒看到孩子們,有些想念他們了。”農曆正月初七,年味未散,回臺灣過年的臺商遊岳勳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元宵節後回到福建南靖縣奎洋鎮霞峰村,繼續在“純良文化閣”當他的圖書館館長。

  今年66歲的遊岳勳出生於臺灣南投縣,係遊氏開基祖第二十八代孫。1991年冬,遊岳勳回到福建尋根,最後找到祖籍地——南靖縣奎洋鎮霞峰村。

  隨後,他帶著全家人第一次回到大陸,到祖籍地尋根謁祖。出於故鄉情結,他一邊留在大陸投資創業,一邊熱心家鄉的文化事業。

  1999年,遊岳勳捐資4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在奎洋鎮仙嶺村建起“辛郎書屋”。這一“文化試水”讓仙嶺村民受益良多,該書屋還被評為漳州市鄉鎮宣傳文化中心示範點。

  2001年8月,遊岳勳又遵從母親遊陳蕊的心願,出資120萬元,在霞峰村建起漳州最大的村級圖書館。為紀念霞峰遊氏旅臺開基祖純良公,圖書館取名“純良文化閣”,常年對外免費開放。該館建築面積1500余平方米,內有藏書4000多冊,設有理學講堂、老人活動中心等。

  “百善孝為先,我母親特別喜歡霞峰,她和這裡的鄰里鄉親相處得很融洽,生活悠閒自在。”圖書館建成後受到當地民眾歡迎,加上母親留戀故土,原本準備離開的遊岳勳也紮根霞峰當起了“館長”。

  “純良文化閣”建成14年來,每天來借書的學生有上百人,村裏的老人們也常到這裡讀書看報、泡茶聊天、彈琴唱曲。2014年3月,在福建首次鄉鎮綜合文化站等級評估中,“純良文化閣”被列為南靖唯一的一級綜合文化站。

  如今,遊岳勳帶著老母親安居小山村,一有空就在文化閣內練練書法,給孩子們講講先祖遊酢“立雪程門”的典故。

  “正是有一種飲水思源、知恩報本的心情,我才會對家鄉文化事業樂此不疲。”據不完全統計,自1999年以來,作為世界遊氏宗親聯誼會會長的遊岳勳已募捐、出資近2000萬元,在大陸各地建設多處文化項目。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引進更多的書籍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並在純良文化閣裏舉辦一些講座,邀請名人雅士來傳播先進的文化知識。”遊岳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發展各類文化項目,讓閩臺文化傳得更廣。(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