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送臺灣老兵“回家” 高秉涵:盼民間機構助一臂之力

2014年09月24日 08:39:17  來源:東方網
字號:    

  23日,當高高瘦瘦的臺灣老兵高秉涵老人出現在以“慎終追遠與民族內聚力”為主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清明文化論壇上時,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1948年,只有13歲的他離開山東菏澤的家的那一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只是啃石榴的功夫,他就再也看不到母親了。從1991年開始,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踏上了背起100多名臺灣老兵骨灰的“回家”之路。老兵們説:“做了一輩子遊子,死了不想再做遊魂了……”

  吃石榴的功夫,竟與媽媽永別

  1948年9月,戰亂中的山東菏澤,13歲的高秉涵眼中全是照耀在日光下的奪目紅色,這是石榴豐收的季節。外婆摘下一個最大的裂了口的石榴,遞給他,還喚著他的乳名:“春生,待會車上吃!”小春生的父親已在戰爭中死去,為躲避戰事,他被媽媽送去南下。

  “當時我只以為自己是去南方讀書的。”離開家時,他背著一個小包袱,捧著大石榴,高高興興地跟同學一起上了車。車開時,他只顧著啃那個大石榴,聽見同學在耳邊説:“你娘在跟你打招呼呢!”他趕緊探身想去跟媽媽揮手,可是,車一拐,媽媽就不見了……

  “當時年小,不知淚別滋味……”高秉涵老人淚眼婆娑,那時的他根本想不到,這一別,便是一生。他從此再也不吃石榴,因這滋味太苦澀。

  親身經歷,才能體會肝腸寸斷

  輾轉南下,高秉涵歷經艱險。至今不敢穿短褲的他曾被一鍋熱粥澆得雙腿疤痕纍纍,在缺醫少藥中他曾被病魔擊倒,甚至從屍體堆中爬出……無數次死裏逃生,他只記住母親要他必須活下去。

  一路跟著大軍逃至臺灣的他,和無數背井離鄉的人一起,開始他們的臺灣生活。這個淳樸的小島驟然迎來幾百萬帶著傷痛的兵,可他們始終未曾想到,這一灣淺淺的海峽,最終會將他們與心中的“家”隔開長達近四十年,甚至,是生命的永遠……

  高秉涵還小,臺灣的蹉跎歲月中,他遇到了恩師,介紹他讀完中學、大學,1963年法律系畢業的他成為了金門駐軍軍事法庭的法官。

  生活本可以過得很寧靜,可遠望著海峽的那一頭,高秉涵的心始終不曾安寧。1964年,他簽下一張死刑判決書,關上房門,他捧著臉哭泣了很久。多年來,哭得太多以致雙眼凹陷的他在和記者説到這段時,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名死刑犯是金門的一個兵,他本是廈門的一名漁民,在國民黨潰敗逃亡時,被稀裏糊塗抓作壯丁,來到海峽這一頭,這一過竟是十幾年。天氣好的時候,在金門的他甚至可以看見廈門家中那片村莊的屋頂與嫋嫋炊煙。仗著水性好,他抱著一個輪胎在夜裏悄悄潛入大海,誰也沒有想到,海溝的漩渦沒有把他送回廈門的家,一個旋轉,他竟又回到了金門的岸上。

  審判中,高秉涵問這名逃兵:“你為什麼要逃?”他回答:“我想媽媽!”這句話幾乎擊中了高秉涵心臟的最柔弱處:“我真想對他説,我比你還想!”按照軍事法令,逃兵必須被判死刑,可是,顫抖著手簽下死刑狀的高秉涵卻無法接受這殘酷的判決。他邊説邊用手撐了一下額頭:“娘,我也想你!你在哪?”

  “馬致遠的那句‘斷腸人在天涯’,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怎能體會這其中肝腸寸斷的傷痛啊!”高秉涵默然了。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