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通訊:定光佛緣牽動兩岸

2014年09月10日 09:10: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來自臺灣高雄的一信眾,向獅岩內的定光古佛虔誠參拜後,用紅包袋裝起爐中的香灰,緊緊握在手中。她説,“要把香灰帶回臺灣”。

  9月9日,在福建武平的定光佛祖廟——均慶院,兩岸萬名信眾舉行祭典朝拜活動,拉開了2014年“清新福建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暨第四屆海峽兩岸定光文化旅遊節”的序幕。

  臺灣素有信奉定光佛的傳統,其中以彰化和淡水最甚。臺灣信眾李玉蓮告訴中新社記者,她受彰化定光佛廟的邀請,代表準濟公廟前來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定光文化旅遊節,“我將武平定光佛祖廟的香灰帶回臺灣,就像佛祖到了臺灣一樣。”

  武平定光佛是歷史上唯一被朝廷正式賜封“定光佛轉世”的高僧,定光信俗在客家地區傳承了1000多年。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有大量客家人遷移到臺灣,也把定光信俗帶到了臺灣,並在歷史推演的進程中成為閩臺客家人最重要的民間信仰。

  均慶院內,立有一塊“臺灣府善信樂助建造佛樓重裝菩薩碑”,碑上記錄:在清代雍正年間,有近千位臺灣民眾捐建均慶院“定光佛”祖廟。上世紀90年代初,臺灣淡水鄞山寺住持在武平找到祖廟均慶院,重新牽起兩岸一度中斷的定光佛緣。

  自2011年起,武平成功舉辦三屆海峽兩岸定光文化旅遊節,吸引眾多臺灣鄉親、信眾前來同祈福、敘鄉情。今屆活動又有來自臺灣的8個團組近百人跨海來過節。

  彰化市定光佛廟常務監察委員蘇天恩已是連續四年前來參加朝拜活動。他説,當地政府對定光佛越來越重視,通過均慶院周邊的建設就看得出來。“前兩年來時,這邊還有一所學校,現在拆除了。平臺開闊了,能來的信眾將會越來越多。”

  “我們因為信仰來到這裡,武平每年也有信眾到臺灣進行交流,多溝通多交流就是進步。”蘇天恩説。

  定光佛被譽為“客家人的保護神”。蘇天恩認為,弘揚定廣文化其實就是在不停感召社會做善事,現在信眾已經將定光佛信仰轉化為做公益慈善,比如彰化定光佛廟委員會就建立了基金會、助學會等幫助社會。

  同是彰化定光佛廟委員的呂兆宗老先生,今年已是84歲高齡,但他仍堅持來參加活動。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慢慢來,臺灣有很多年輕人還不是很了解定光佛信仰,但是,兩岸之間慢慢的交流和溝通,就能夠讓他們融入進來。”

  已經參加過兩屆活動的他笑著對記者説,“只要我身體還健康,我就會一直參與下去。”

  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秘書長、臺灣世新大學教授黃肇松作為臺灣嘉賓代表在致辭時表達了同樣的期待。“傳承和發揚,不僅是老一輩的責任。希望新一代年輕人能夠積極參與進來,以定光佛信仰的力量為起點,深化交流與合作。”

  盧鼎雄先生是從福建永定遷出的客家人。看著均慶院內香火鼎盛,他説,“活動一年比一年熱鬧,不僅可以促進海峽兩岸交流,也讓中華民族更加融洽,更加團結。”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