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上海臺胞老人柯倩:把光和熱留給人間

2014年08月21日 13:10:0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21日上海消息 幾年前,一位耄耋老人做出一個令人動容的決定:去世後將捐獻角膜和遺體,並將産權房和全部存款作為特殊黨費,捐給貧困地區用於幼兒教育。她就是中福會的退休教師柯倩,一位對黨和國家飽含深厚感情,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臺胞老人。

  獻愛心慷慨解囊

  現年86歲的柯倩是臺灣省新北市人,1949年在滬定居,熟悉柯倩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生活極其節儉的人。每次去菜場,柯倩總是買青菜,她捨不得吃葷菜。有時菜價漲了,就吃自己腌的生薑過泡飯。走進柯倩的家,簡單的佈置透露出老人樸實的生活習慣,桌椅和家電都用了幾十年,床上的床單也已經有了破損的痕跡。

  柯倩這個節儉甚至有些吝嗇的生活習慣,很大程度上受到幼年坎坷經歷的影響。回憶起往事,她忍不住哽咽。柯倩1928年生在臺灣省一戶佃農家庭,全家靠租種地主的田地維持生計。她10歲被賣去做童工,每日上山砍柴、下田插秧,辛勤勞作,還常吃不飽穿不暖,她有時餓極了甚至半夜偷雞鴨飼料裹腹。後來,柯倩到一戶人家幫傭,1949年跟隨東家輾轉到了上海,她的苦難經歷才算告一段落。

  曾經的磨難讓柯倩更珍惜現在的生活,她説:“感謝組織上一直關心照顧我,這份恩情我永遠難忘。”每次國內發生重大災難,柯倩都拿出自己節衣縮食的積蓄,慷慨相助。翻開老人的募捐記錄本,上面寫著多年來她的每一筆捐款。第一筆發生在1984年,是單位第一次給柯倩的補貼獎勵,共45元,她卻毫不猶豫地全數捐出,同事和領導都倍受感動。2008年汶川地震時,柯倩先後通過居民捐贈、黨員捐贈、臺胞捐贈、特殊黨費等形式為災區捐出3200元,還捐出自己捨不得穿的全新冬衣2件。2009年8月臺灣“莫拉克”風災,她又捐贈自己的5000元積蓄。

  至今柯倩共捐獻近2萬餘元的善款和物品,這些對一位僅依靠退休金生活、省吃儉用的老人而言並不是小數目,但柯倩總説,“為家鄉的同胞獻愛心,我一定要出力” 。

  溫暖的記憶

  1950年,柯倩進入中國福利會幼兒園工作,直至1984年退休。三十餘年,柯倩與孩子為伴,為教育事業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她的工作成績非常突出,多次被評為中福會幼兒園先進工作者。1978年,更是獲得了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的殊榮。

  柯倩的教師生涯並不一帆風順,但她卻憑藉自己的毅力成為了優秀的園丁。因為不識字,柯倩靠一本字典自學,認真背下整套課本,終於從“零基礎”成長為優秀教師。1959年,剛從保育員轉為老師的柯倩要面對一個全園最調皮的班級。吃飯、睡覺等日常事務,在這個班級處理起來如火中取栗般棘手艱難。

  一次吃飯時,班級的50個小朋友一起敲飯碗,沒人肯乖乖吃飯。柯倩便急中生智,找到第一個帶頭的孩子王,請他到室外談話。柯倩拉著孩子走出教室,牢牢握住他掙扎的手,輕輕地勸説:“以後吃飯的時候可不能再敲飯碗了。不然飯菜冷了,小朋友們吃下去容易生病的。”孩子點點頭。自此以後,班級紀律逐漸好轉,孩子們與柯倩的感情也日益深厚,漸漸地,亂班竟被柯倩帶成了優秀班。

  一提起學生們,老人就笑開了花,激動地拿出自己珍藏的寶貝——學生的信。這是一名學生在1984年的來信,信中寫道:“柯老師,從幼兒園出來後我一直思念您的身影,直到今天我當了一名幼師,仍以您為楷模,去愛護我的學生,也希望像您一樣讓學生感受慈母般的愛。”如今,柯老師還對這位學生的可愛模樣記憶猶新,“幼兒園時她一直喜歡學我講話的樣子,特別有趣,沒想多年後她真的也成為了老師。”冥冥中,柯倩對孩子們無盡的愛也以一種特殊的緣分傳承了下去。

  裸捐的光和熱

  柯倩1983年入黨,始終對黨和國家心懷感恩。她常説:“如果不是共産黨,如果沒有新中國,我怎麼能能過上這種衣食無憂的日子?”她一直以黨的榮辱、國家興衰、民生疾苦為念,盡己所能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柯倩作為臺胞,參與協助接待海外、島內臺胞,她總是以鄉親情誼為紐帶,不遺餘力地做好各項工作。柯倩還曾連續擔任第七屆、第八屆上海市人大代表。在此期間,她認真履職,積極反映社情民意,為協助解決定居臺胞回鄉探親一事大聲疾呼,為促進滬臺民間交流交往建言獻策。退休之後,柯倩回歸社區卻還是閒不住。在小區託兒所工作了幾個月後,柯倩主動承擔起所在單元樓的樓道清掃保潔工作,掃地、拖地、擦窗,她忙得不亦樂乎,只希望把樓道打掃得窗明几淨。因為鄰居的信任,柯倩還成為了調解居民糾紛的樓組長,她耐心調解、公正直言,深得人心,更被評為人民調解員。

  如今,柯倩年事已高,常年站立教學造成的腿疾令她走動不便。居委會特意為老人找到了志願者,幫她買菜,協助做些家務。但柯倩總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只要身體狀態好些,就堅持自己去買菜。柯倩説,現在沒法再為社區服務是最大的遺憾。

  在社區發揮餘熱之餘,柯倩還完成了一個非同尋常的心願——裸捐。2011年,柯倩辦理眼角膜和遺體捐贈手續,還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簽訂捐贈協議,去世後將把産權房和全部存款作為特殊黨費,捐給貧困地區用於幼兒教育,希望為祖國的醫學和教育事業盡一份心力。

  “我是一名黨員,就應該把光和熱留給人間。”柯倩對於捐出遺産和遺體的善舉説得很淡然。她的奉獻,感動了周圍的人。(台灣網上海市通訊員 姚佳琳)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