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兩岸咖啡兩岸情

2014年07月15日 13:36:0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一座“彩虹橋”上擺著一杯咖啡,下面寫著“成功溝通,始於兩岸”……這是知名餐飲連鎖店“兩岸咖啡”的LOGO,一目了然,道出了創辦人的臺商身份及企業的理念。“紮根”大陸十餘年,兩岸咖啡在雲林人楊進發的手裏不斷壯大,逐漸成為“小資西餐”的知名品牌。

  楊進發的創業歷程充滿戲劇性。25年前,他和當時不少製造業臺商一樣,來大陸投資建廠,在廣東經營著一家有近萬名員工的拉鏈廠,一度被封為當地的“拉鏈大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楊進發的工廠雖未受到嚴重影響,但他隱約覺得這個行業不能再做下去了。

  怎樣“華麗轉身”呢?細心的楊進發在日常交談中發現,很多海外客商常常抱怨商務洽談難以找到一家有檔次的西餐廳。受此啟發,他決定進軍餐飲業,預作佈局、擁抱大陸服務業即將涌現的巨大商機。

  2001年3月,楊進發在杭州的第一家咖啡廳開張。面對隔壁同期開業的星巴克,他毫無懼色:“美式速食文化永遠不會成為中國大陸的餐飲主流。中國人更喜歡有文化底蘊的飲食,在風光秀美的西湖邊淺酌慢飲,才會是真正受歡迎的選擇。”

  然而,當他將純正的西餐引進大陸,習慣熟食文化的大陸人一開始並不待見。“傳統西餐中,牛排五分熟最入口。雖然經過零下20度冷凍後的牛肉是非常安全的,但是當帶著血絲的牛排擺在客人面前,幾乎沒人敢吃。”

  “人的飲食觀念與經濟的發展程度是密切相關的。”楊進發説,他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向客人介紹西方的“牛排文化”,同時將更適合華人飲食習慣的幹式熟成牛排引入店裏。

  楊進發説,經濟起飛、商務需求是支撐大陸餐飲業發展的最大力量。“杭州店剛開業時,‘兩岸咖啡’裏面大都是臺商找當地浙商來談生意,現在店內超過九成是大陸本地商人。”

  如今,在浙江、上海、重慶、山東、廣東甚至西藏,都能看到熟悉的“彩虹橋”標誌。咖啡、西餐以外,楊進發還引進了鐵板燒和日式料理,為來店消費的食客提供更多口味。

  柔和的光線下,襯著優雅的背景音樂,坐在舒適的沙發上,享受一頓咖啡紅酒相佐的“慢餐”。三五好友或是合作夥伴暢敘事業和生活,賓客盡歡。目睹此情此景,楊進發感慨道:“人與人之間都是在不斷的溝通下,才能建立互信,朋友如此,生意夥伴如此,兩岸亦如此。”

  以過來人的眼光,他認為,大陸正在進入服務業的快速成長期,臺商以其同文同種的便利和擅長文案包裝的優勢,擁有很大機會。出任杭州市臺商協會會長以來,楊進發一直致力於幫助遇到“瓶頸”的製造業臺商,轉型進入服務業,“據我測算,發展服務業50年都沒有問題。”

  楊進發有一個心願,就是在任內將杭州臺協的會員數增至300人以上。為此,他拿出當年創立“兩岸咖啡”的勁頭,委派臺協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拜訪台商,了解杭州臺商的真實需求”。

  “我期待,把杭州臺協打造成一個透明的、開放的臺商交流平臺,讓同鄉在投資興業時感受到溫暖,也吸引更多臺商來大陸發展,將兩岸經濟合作的這份情緣不斷延續下去。”楊進發説。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