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最文藝漁村”的幸福事兒

2014年06月15日 14:28:44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在這裡,咖啡和地瓜稀飯同在,教堂和祠堂並存,海蠣煎和比薩一起飄香。曾厝垵,這個位於廈門環島路上的漁村,現在已經成為文藝青年集中地,是背包客必到之處。

  從普普通通到被網友們稱為“中國最文藝漁村”,曾厝垵的轉變源於去年7月廈門開展的“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國辦街、旗桿內街、教堂街、中山街、文青街——五條縱橫交錯的老街和十八條網狀般的小巷串起了曾厝垵的“美麗蛻變”,“土著居民”、“第二代曾厝垵人”,甚至臺胞在這裡安居樂業,並經常聚集在一起發動“頭腦風暴”,為曾厝垵的未來出謀劃策。

  “好一個幸福、美麗的樂活之地!”3日,記者在曾厝垵採訪時,聽到遊客頻頻讚嘆。

  收入翻了好幾番

  3日中午,烈日當空,依然有成群結隊的遊客穿梭在曾厝垵古老又有時尚氣息的街巷中,道路兩旁750多家個性小店,引得遊客爭相拍照、留影。

  許多遊客不知道,改革開放前,曾厝垵曾是海防前哨,外人不能隨意進出。改革開放初,由於遠離鬧市和工業集中區,儘管擁有旖旎的海邊風光,曾厝垵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隨著廈門加快城市化進程,曾厝垵悄然轉變。土生土長在曾厝垵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史志慶記得,環島路開通和曾厝垵“海鮮舫一條街”建成,使這裡經歷了兩次“質變”。“此後,來這裡吃海鮮的人越來越多,漸漸聚集了旺盛的人氣。”

  淘海人茶貨鋪,是最早在曾厝垵開張的茶葉伴手禮店。店老闆、曾厝垵文創會會長紀宏躍以前在上海從事廣告業。2010年,他從曾厝垵的變化中看到了商機,當即回到這個他生長的地方創業。

  從一開始只有一家15平方米的小店,到現在開了分店,紀宏躍説自己的店“賣的不是茶,是創意”。粉色的獅子代表人際好運,綠色的獅子代表健康,藍色的獅子有鎮宅之效……有了不同的外包裝,紀宏躍的茶頓然多了許多趣味,成了搶手貨。他説,僅分店,年營業額就能達到30萬元。

  沿街小店的樓上,有許多家庭旅館,生意都相當火爆。史志慶説,去年,曾厝垵接待遊客超過400萬人次;今年春節期間,每天遊客超過4萬人次,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曾厝垵居民曾胎陽很感嘆:“以前我當漁民,不僅要下海打魚,還要到工廠打工,很辛苦。這三四年,家裏的房子出租開家庭旅館、做店面,收入翻了好幾番。和我一樣的居民有很多,大家的生活都好過多了。”            下轉第2版

  臨海聽風“創生活”

  現在的曾厝垵,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是從外地來的,被稱作“第二代曾厝垵人”。

  馬克是臺灣人,2003年來到廈門,因為迷戀沖浪和樸實悠閒的村莊,2009年在曾厝垵“落戶”。馬克希望能和更多人一起“創生活”,便在網上發帖,邀請大學生來他的客棧做義工,客棧則為他們提供免費食宿。

  海邊的小貝殼涂上油漆,成為花瓶上的裝飾物;廢棄的磚頭,搖身一變成為了復古灶臺……5年來,300多名大學生來到馬克客棧做義工,體驗創意的樂趣。

  曾厝垵的業主、商戶紛紛學習馬克的做法,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這片土地充滿了快樂的生活氣息。

  “曾厝垵的最大魅力,在於它實現了人們心中那種臨海聽風、過悠閒自在慢生活的夢想。”馬克説。

  泉州人阿洪就是追求慢生活的人。他在曾厝垵賣手工小布包,一個8元,沒有店舖,沒有攤位,可是怡然自得。

  白天,廚房中烹飪自創美食,綠蔭下品茗話家常;夜色降臨,魚、蝦、蟹、貝、螺,大快朵頤,聊得投機,喝得盡興——“紅塵俗世放墻外”的感覺,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遊客,也為曾厝垵的未來創造了無限可能。

  幸福共同締造

  曾厝垵發展成為一個集文化創意、音樂、民宿、餐飲等於一體,備受年輕人青睞的村落,然而,過度商業化、違法建設等也曾困擾著它。“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破解了這一系列難題。

  在這個行動中,政府的角色從“主導”向“引導”轉變,把社區事務的決定權交給居民。

  今年4月,思明區為提升曾厝垵文創村的空間環境,將居民請上“圓桌”,向規劃師當面提出意見建議。據介紹,居民提出的好建議未來將被植入思明區“共同締造”的實踐中。

  曾厝垵居民熱情參與“共同締造”行動。擁湖宮改造工程涉及相連的幾家店面,業主呂先生權衡輕重,毅然點頭,拆!可是,突然停業,商戶將面臨損失。呂先生二話不説,自掏腰包賠償商戶損失。商戶們在限期內搬離,一個看似棘手的拆除工程,就這樣順利推進。

  “我們讓地讓利,但提升了文創村的整體環境,更吸引遊客,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呂先生説。

  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曾厝垵的業主和商戶分別自發成立了業主協會、文創會,“兩會”承擔在居民、商戶間溝通協調、化解糾紛等工作,維護良好的生活、經營環境。現在,居民和商戶有什麼問題,已習慣先找“兩會”,不但矛盾少了,還為政府節省了行政成本。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