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特寫:一通遲到20年的兩岸通話

2014年03月11日 15:25:4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金愛,你知道我是誰嗎?”陳日升笑著用閩南話俏皮地問。

  “知道啊,你是日升兄呀。”電話那頭,傳來洪金愛女士帶著戲曲腔調的聲音,“好久不見啦!”

  “太久太久啦!”陳日升用同樣的腔調感慨道。

  “太久”有多久?這通近日由福建泉州撥往臺灣高雄的電話,是兩人時隔20年的再次通話。

  陳日升與洪金愛結緣于1989年。當時,經歷“文革”禁唱的衝擊後,被譽為中國傳統戲曲音樂“活化石”的南音,在作為“主場”的泉州日益式微,聽、唱的人越來越少。時任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長的陳日升,正為南音如何在新時代傳承發展而發愁。

  當年秋天,他接待了洪金愛等26位來自臺灣各大院校的戲曲、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在獲悉南音的窘境後,洪金愛當即決定每年個人資助2萬元人民幣(當時約合10萬元新台幣),支援泉州南音的傳承。

  此後,陳日升和洪金愛時常書信、電話往來,探討關於南音的種種話題。直到1992年泉州市政府出臺南音資助計劃,陳日升轉告洪女士後,這項資助才停止。

  如今,南音已重新煥發生機。僅泉州一地,就有南音社團400多個、南音傳習所70多個,表演從業人員6000多名。南音還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廣泛傳唱,2009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

  已轉任泉州市南音藝術家協會主席、泉州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協會會長的陳日升,很想把而今南音的盛況,告訴洪金愛這位雪中送炭的人。但自從1994年于臺灣再次見面後,兩人由於種種原因失去了聯繫。

  最近,陳日升向採訪泉州南音國際研討會的新華社記者表達了這個心願,但卻只能提供洪金愛非常簡略的資訊。經新華社駐臺記者多方尋找,兩人終於重新聯繫上了。

  “我等你這個電話等很久呢。”洪金愛略帶責備地説。陳日升則告訴她,現在泉州有120多所中小學在上南音課,至今累計有20多萬孩子學過南音。

  洪金愛聽了很高興:“當初的資助就是希望南音能納入中小學教材裏,這樣傳承就不會斷代啦。”

  “我現在還記得,你當初給我講,南音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如果在泉州這個南音的發祥地也消亡了,那將是一個很大的遺憾。”陳日升説。

  “是啊,是啊。”洪金愛説,“現在的成績不就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嗎?”

  當洪金愛問“你那邊還缺錢嗎”,陳日升大聲回答説:“現在早就不像你捐錢時那樣了。各項資助很多,政府的、民間的,都很多了。”

  兩人最後約定五月泉州再相聚。陳日升告訴記者,屆時他將帶著洪金愛聽南音、看古厝,好好答謝這位泉州南音的臺灣知音。 (記者王凡凡、付敏、陳旺)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