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臺鋼琴家的新“廈門夢”:讓古董名琴“活”起來

2013年02月04日 10:20: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我想讓普通鋼琴愛好者能和威廉一世(十九世紀統一德國的著名皇帝)彈同一部鋼琴。”64歲的臺灣爵士鋼琴教育家蔡佩志3日在他于廈門開設的普羅琴行中,向中新社記者描繪了自己的下一個人生夢想。

  從事爵士鋼琴教育30年的蔡佩志,2006年來廈門開辦琴行,並開班授徒,推廣爵士鋼琴。其間,他也收藏了幾十部古董名琴,由一位英國貴族送給威廉一世的KNAUSS鋼琴,正是其中的“鎮店之寶”。 

  蔡佩志的新夢想,就是開設一個古董名琴會所,讓這些“壽命”都已過百歲的世界名琴“活”起來,走進普通民眾生活。新年伊始,蔡佩志為籌辦這個會所變得更忙了。

  “一部珍貴的鋼琴,不僅僅在於其優良的做工,也在於它所蘊藏的人文歷史”,説起這些愛琴,蔡佩志如數家珍,“像這部贈給威廉一世的鋼琴,還特意在琴體上標注出‘MAKER TO THE EMPEROR OF GERMANY COBLENZ’,COBLENZ就是威廉一世的名字,這是很難得的”。

  蔡佩志帶著記者又走到另一部有百年曆史的英國科勒德鋼琴前,指點記者觀看花梨木製成的琴體上精美的雕刻花紋。他説,更難得的是,一般古董鋼琴只是鍵盤上層表面覆蓋象牙,而這部鋼琴的鍵盤是由象牙完全包裹的,“這説明當年定制這位鋼琴的主人有著非常精緻的審美品位”。

  興之所至,蔡佩志用科勒德鋼琴現場彈奏一曲。“經過百年來幾代人的使用,這些鋼琴的音質比新鋼琴更加渾厚甜美”,他説,其實像科勒德、KNAUSS這些曾經的歐洲知名鋼琴品牌,隨著歲月流逝都已經消亡,但它們生産的鋼琴依然煥發著生命力。

  正因如此,蔡佩志不願意把這些鋼琴“圈”起來,藏在博物館裏。不久的將來,在他的會所開辦以後,鋼琴愛好者可以成為會員,體驗、使用這些世界名琴,在獲得更好的音樂體驗同時,也能感受人文歷史的魅力。

  工科出身的蔡佩志,1982年到日本學習爵士鋼琴,此後便在兩岸著力推廣爵士鋼琴。到廈門以來,已經先後有上千名青少年在他的琴行學琴。在不久前的學員彙報演奏上,蔡佩志就讓一百多位學員先後上臺使用這些世界名琴演出,“小朋友們能親手彈到這些世界名琴,都特別高興”。

  蔡佩志説,過去小朋友學彈鋼琴,就是一板一眼的按譜彈奏古典名曲,“離開了琴譜就不會彈了”。他推廣爵士鋼琴,是希望能激發學琴小朋友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讓他們在一種充滿樂趣的環境下提高音樂修養和個人素質。

  “大陸不需要那麼多的郎朗”,蔡佩志説,他的學生,未來也許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但卻可以在朋友的聚會中,“你彈鋼琴,我奏吉他,一起在音樂中放鬆”,“這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令蔡佩志欣慰的是,他的爵士鋼琴在海峽兩岸都已開花結果。去年,大陸八大音樂學院之一的“星海音樂學院”主動聯繫他,將爵士鋼琴列入大陸鋼琴定級考試之中。

  “這幾年來,大陸很多城市的鋼琴老師自費來到廈門,向我學習,並把爵士鋼琴帶到大陸各個城市”,蔡佩志説,他和他的經紀人計劃今年在大陸50到100個城市開辦講座,進一步推廣爵士鋼琴。

  同樣是在蔡佩志的努力下,首屆亞洲國際爵士鋼琴大賽去年在臺灣舉辦,蔡佩志的廈門學生於比賽中獲得一個第一名和一個第二名。

  在蔡佩志的辦公室中,收藏著許多學生送給他的感謝銅匾,有一方銅匾寫著“兢兢于授,佩志在心”,這其中巧妙嵌入了蔡佩志的名字,特別受到他的珍視。

  廈門的鼓浪嶼是大陸著名的“琴島”,走出了殷承宗等著名的鋼琴家。蔡佩志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廈門能響起更多優雅的鋼琴聲。(完)

[責任編輯:宿靜]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