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花茶薰得遊人醉 永福便是阿里山

2012年09月06日 14:58:2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九月的南國福建,依舊暑熱難消。走進國家級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涼風徐徐,裹著花香、茶香拂面,頓覺別有洞天,“大陸阿里山”的美譽,果然名不虛傳。

  閩西,山深林密;永福,高山環峙。自古以來,永福夏季陰涼、雨潤霧重的獨特小氣候,催開百餘類、千余種野生花卉,蘭花、茶花、瑞香、杜鵑、鐵樹等尤為名貴。目前,永福花農種植名優花卉3.5萬畝,其中盆栽杜鵑花佔全國市場八成以上。

  永福“高山花園”之謂,自宋代便不脛而走。而為花鄉添上第一抹茶香的,是來自海峽彼岸的臺灣茶商謝東慶。

  1996年,在大陸尋尋覓覓1年後,來自臺灣著名茶鄉南投鹿谷鄉的謝東慶來到永福,發現這裡的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酷似盛産優質高山茶的臺灣阿里山,便大膽在沒有種茶史的永福引種臺灣高山茶。他投資開闢了千畝茶場,生産永福高山茶。

  2000年,兩岸著名“茶王”——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偶爾喝到謝東慶的永福高山茶,覺得與臺灣高山茶不分軒輊,難以置信,便輾轉到永福,找到謝東慶,從此與永福結下不解之緣。他説:“永福高山茶與臺灣高山茶‘各有韆鞦’。”

  謝東慶發現了“大陸阿里山”,臺灣茶農紛至遝來,當地政府全力扶持。2008年2月,以永福為核心區的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永福發展再上層樓。

  如今,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入駐臺資企業59家,總投資20億元;其中高山茶企業48家,茶園面積5萬多畝,年産值6億多元。永福已成為大陸規模最大的臺灣高山茶生産基地和臺商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

  “臺灣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行銷手段與大陸土地資源、勞工成本和市場規模相結合,永福最能體現兩岸農業合作優勢互補、雙贏共榮。”在永福投資5000多萬元開發2000多畝茶園的臺商李志鴻説出了眾多臺灣茶農的心聲。

  祖籍永福的李志鴻原是古玩商,2004底回鄉投資創辦鴻鼎茶業。他的加工廠依山傍水,可以全天候採茶制茶;他聘請了鹿谷著名制茶師,引進了恒溫恒濕萎凋室等當今臺灣最先進設備。然而,他最引以為豪的,是實施了茶樹“喝豆漿”這一台灣生態茶園技術。

  “茶樹‘喝豆漿’是永福高山茶的亮點。”身兼創業園副主任的李志鴻説的“豆漿”,由黃豆添加生物益菌、紅糖等發酵製成,澆灌茶樹根部,可提供易吸收的植物性蛋白,改良、凈化土壤,提高茶葉飽嫩度和可採週期,提升茶葉滋味和香氣。

  經過多年耕耘,永福高山茶香氣四溢。“鴻鼎”“臺品”等品牌都能通過歐盟和日本産品品質安全檢測,在兩岸各類茶展、茶王賽中屢獲大獎。

  花香茶香,相得益彰。旅遊休閒,自然成為永福兩岸農業合作的又一“大塊文章”。近年來,總投資8700多萬元的桂月線公路改建工程建成,打破了永福通向閩南沿海和周邊中心城市的交通瓶頸,為吸引八方遊客創造了前提;今年內將開工的紅尖山隧道,更將把永福到龍岩中心城市的車程縮短到30分鐘。

  臺灣觀光農業起步早,經驗豐富。事實上,許多投資永福的臺商一開始就有發展觀光農業的打算。謝東慶最早在自己的茶山道路兩旁種櫻花,現已種6000株,每年二三月間,但見櫻花爛漫,映帶青翠茶園。在他的帶動下,永福櫻花發展到10萬多株。今年2月,永福舉辦首屆櫻花節,一時間,滿山皆是看花人。

  目前,永福開發了西山農家樂、永福民俗館等鄉土風情旅遊點,還規劃建設海峽茶文化交流中心、臺緣主題公園等15個富有阿里山風格的項目。李志鴻的茶文化交流中心基本建成,將集中展示兩岸茶文化精髓,成為遊客品茗觀茶的勝地。

  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黨工委書記藍福元説,“我們要借鑒臺灣鄉村休閒旅遊發展的成功經驗,把永福打造成閩南沿海城市和龍岩中心城市的‘高山後花園’。”

  “無論天涯與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對許多臺灣農民來説,永福不僅是茶鄉、花鄉、休閒之鄉,更是第二故鄉。目前,鎮上常住臺胞500多人,僅今年以來前來參觀考察的臺胞就達2000多人。

  15年前,林勇隻身從臺灣來到永福,先當茶企主管,後自立門戶,承包600畝茶園,還讓兒子前來幫忙。有趣的是,父子倆都娶了永福女,兩代七口紮根永福,其樂融融。

  “我願意在這裡一直待下去,做一個地道的永福人。”林勇的心聲,想必能撥動許多臺灣農民的心弦。(記者巫奕龍)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