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福建省南靖縣與臺灣同根同源

2011年01月30日 14:25:36  來源:臺胞之家網
字號:    

三、南靖人在臺灣的業績

  (一)  開發農業。
  南靖遷居臺灣的大部分是農民,他們開辦數百個臺灣農業鄉社,對臺灣農業發展做出貢獻。其中,郭錫餾、吳純默等人尤為突出。
  

  郭錫餾(1706——1765)龍山廟兜人,乾隆初年出資開鑿臺北大坪林圳,改善臺北盆地大片的農田灌溉條件。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變賣田産和在友人支援下,開鑿臺北金石川圳,歷時21年才竣工,灌溉面積達到15000余畝,是臺北盆地最早興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後人為紀念他,把該水圳命名為餾公圳。
  

  吳純默(1725——1800)山城象溪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攜眷遷居臺灣桃園,開墾大片良田,成為桃園平原最大的農業主。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他的後代把大片土地獻給當地政府,事跡被載入臺灣史冊。

  (二)  文化交流。
  

  南靖移居臺灣的少數人屬於教書先生、畫師、學生,據譜牒資料統計,明清時期移民中有進士1人,舉人5人,武魁1人,太學生、貢生、庠生26人。他們及後裔為交流文化作出不少貢獻。
  

  祖籍南靖的臺灣現代著名愛國文學家張我軍(1902——1955),是臺灣新文化運動的開拓奠基人,他生前活躍于海峽兩岸文壇,發表數百萬字的作品,對臺灣文學有傑出的貢獻。
  

  歷史學家黃典權,1948年去臺灣任教,歷任福建與臺灣中學教員、主任多年,臺南市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昆山工業專科學校秘書,歷史博物館研究委員,淡江大學理學院特約講師,臺南市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氏出生在書香門第,生父念過師範學校,當過小學教員、校長。黃典權有一子三女均在臺灣,妻子中央大學畢業。其胞兄黃典誠教授是廈門大學著名語言學家,在臺灣與大陸兩地,黃典權的親屬有34人大專院校畢業,三個教授,一個高級工程師,五個工程師和講師。

  

  (三) 抗日保臺。南靖移民及其後裔,在保衛臺灣的鬥爭中有傑出的表現。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南靖移民及其後裔奮起抗日保衛臺灣,涌現出許多抗日民族英雄,最著名的有以下兩位:
   

  簡大獅,祖籍梅林坎下,生於臺灣淡水縣。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將臺灣島割讓給日本。簡大獅義憤填膺,變賣家産,募集義軍1000多人在臺北起義,成為當時抗日保衛臺灣主力,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最後被清政府殺害。當時上海《申報》指出,“全臺無寸土為中國所有,上天公道,列祖列宗英靈,獨留一台灣義民簡大獅為中國爭氣,為全臺爭氣,此中國最有志氣之人”。

  詹永和(1845——1895),祖輩從南靖遷臺,生於臺灣淡水縣。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略軍佔領臺灣後,他集聚義軍80多人揭竿起義,在與日本侵略軍戰鬥中壯烈犧牲。

四、南靖籍臺灣中上層人士

呂秀蓮

  祖籍地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1944年6月7日出生於臺灣桃園縣,無婚姻史。1967年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1974年美國伊諾大學比較法學碩士,同年回臺灣任“行政院”研究員、科長、咨議等職,並加入國民黨。1978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96年5月20日,被李登輝聘任為“總統府國策顧問”,1997年3月辭去“國策顧問”,就任桃園縣“縣長”。2000年5月20日至2008年3月擔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
  

  呂秀蓮上有長兄和大姐,排行第三,其姐秀荷于2003年去世。長兄呂傳勝,1937年出生,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係臺灣律師公會常務理事,民法著名律師,“臺灣省選舉委員會委員”,1989年至2003年,先後5次率宗親組團到南靖祭祖。
  

  呂傳勝1989年首次到南靖祭祖之後,帶回錄影帶給呂秀蓮看。1990年8月29日,呂秀蓮以“民主人同盟理事長”身份到南靖訪親祭祖。在呂厝芳園祠祖祠,她有磕頭上香,但未跪拜;在龍潭樓,她用吊桶打上一桶水,説:“我一定要喝上一口家鄉水,這叫飲水思源”,呂秀蓮當天離開漳州。
  

  1999年,南靖書洋呂厝呂氏編纂新族譜,呂秀蓮胞兄呂傳勝提供全部費用,並任主編。呂秀蓮為族譜題詞“呂祖萬古流芳,我族日月增光”。
  

  呂傳勝任桃園呂氏廷玉派祭祀公業管理人、法人代表。1988年在桃園建成當年臺灣最大規模的呂祖聖殿、呂氏河東祠及呂祖陵寢。
  

  1988年以來,臺灣桃園呂氏廷玉派下宗親,為南靖祖地呂厝修祖墓、祖祠、族譜,以及祖居龍潭樓等,總計出資人民幣70多萬元。

  蕭萬長

  祖籍南靖縣金山鎮霞涌村,1939年1月出生於臺灣嘉義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碩士。
  

  蕭萬長歷任“經建會主任委員”、“國民黨中央組工會主任”、“大陸委員會主委”、“立法委員”、“行政院長”、國民黨第十三至十五屆中央委員,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常務委員,2008年5月,出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
  

  1993年臺灣蕭氏涌山派重修族譜,蕭萬長兄弟均有捐款,蕭萬長還為此譜題寫了譜名“涌山蕭氏族譜”。1997年,蕭萬長為祖祠“四美堂”題詞“祖德福蔭”。2006年,涌山蕭氏重修族譜,蕭萬長為該譜題詞:“源遠流長,福蔭子孫”。

  簡明景

  1935年出生,1989年當選“臺灣省議會議長”,國民黨中常委。

   簡欣哲

  1914年出生,曾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務顧問。

  簡又新

  1946年出生,曾任臺灣駐英國代表,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交通部部長”等職務。

  簡盛義

  曾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臺灣省議會議員”。

  徐振興

  1936年出生,曾任臺灣“國民大會代表”、桃園縣工業會理事長

呂進芳

  曾任“臺灣省議會議員”、桃園縣總工會理事長

張朝霖

  博士,曾任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主席團主席”、“中華民國傳統文教協會理事長”、美國奧克拉荷馬市榮譽市長。

  胡江河、胡春達昆仲

  臺灣達新集團董事長、副董事長,據1990年《臺灣機構與人事便覽》記載,達新集團在臺灣一百家大集團企業中排第47位。

  張國安

  臺灣豐群投資集團董事長,臺灣百家大企業,95年第25位,96年30位。

  李孟州

  曾任《臺灣工商時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

  以上人員中,呂秀蓮、呂傳勝、簡欣哲、簡盛義、張朝霖、胡江河、胡春達、李孟州、呂進芳曾回祖籍地南靖尋根謁祖。蕭萬長曾在廈門同祖地宗親會面。

[責任編輯:高琿]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