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臺胞的桑梓情懷

時間:2013-04-27 11:10   來源:台灣網

  ──“我們顧家創辦的明達職業技術學院,雖然現在形勢很不好,招不到學生,賺不到錢了,但我依然很高興,因為當初我和大哥顧懷祖到家鄉來辦學校,目的就是能讓家鄉的小孩子能有學校上,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現在看到家鄉的孩子們基本都能上到好的大學,有的甚至能到國外留學,我怎能不感到欣慰和高興呢?”86歲的老臺胞顧建東先生説。

  他的一番話,讓人們從內心感到震憾,真正感受到了一位老臺胞的桑梓情懷。

  艱辛創學路

  鹽城籍臺胞顧建東先生,早年隨家兄顧懷祖先生去臺灣,靠賣菜打燒餅維持生計,生活十分艱辛。後來顧氏兄弟積聚了一些資金,在臺創辦了醒吾高級中學和醒吾商業專科學校。由於學校辦得很有特色,學校規模逐步擴大,在臺灣教育界很有影響,學生遍佈世界各地。

  1990年,顧建東先生、顧懷佑先生在大哥顧懷祖的率領下回到家鄉鹽城探親,看到了家鄉的經濟狀況有所改觀,但教育和人的精神面貌還相當落後,遂有了到家鄉辦學校念頭。顧先生説“教育能改變人的思想,能推動社會進步,因此我兄長顧懷祖決定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點事”。

  正當顧氏兄弟滿懷壯志,積極籌劃在鹽興辦學校之時,兄長顧懷祖先生因操勞過度,突發心肌梗塞,于1991年7月在臺灣逝世。在家鄉籌建學校的重任就落到了顧建東及六弟顧懷佑和侄兒顧大寧、顧大義的身上。

  此後,顧建東率弟弟懷佑、侄兒大寧、大義不辭辛勞,奔波于鹽臺兩地,籌資辦學。當年顧先生離開老家時,屬地為鹽城的“阜寧縣”,後來劃為濱海、阜寧、射陽,因此他決定在這3個縣分別捐贈150萬、200萬、350萬元人民幣,建4所明達中學、2所明達小學。後來又到鹽城捐助150萬元人民幣興建一所明達中學。在射陽投資興辦了明達幼兒園、雙語小學。1995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又投鉅資創辦了明達大學(後更名為明達職業技術學院),實現了顧氏家族在家鄉興辦從幼兒園到大學系列學校的夙願。

  悠悠桑梓情

  “人有錢的時候,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故鄉看看。在臺灣,我們經常到處打聽家鄉的情況。終於于1990年,家兄率我們返鄉探親,踏上了回家的路。”遠離故土的人對家鄉總是懷有一份獨特的情感。 

  此後,顧先生每年都要回家鄉看看。除了忙於籌建學校的事務外,他每年春天,總要組織阜寧同鄉會的旅臺同胞回家鄉探親、旅遊,讓他們看看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每次看到家鄉的變化。這些遠離故土的人們忍不住總要激動一番。這裡新建了一座高樓,那裏新修了一條馬路,他們都要評論上一陣子。“鹽城的建設速度真是快,一年一個樣!”鹽城已經成為他們心目中引以自豪的家鄉。

  他還邀請並組織鹽城教育、衛生、經貿等各領域的團組赴臺交流考察,每個團組至臺灣時,他們都予以熱情接待和週到安排。顧氏家族就成了鹽臺兩地最初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他還會經常帶一些客籍臺胞來鹽城,向他們宣傳鹽城美麗的人文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鼓勵他們到鹽城來投資創業。為了支援家鄉的建設和發展,顧建東先生還動員其弟弟和侄兒在鹽投資3500萬元人民幣興辦了一家“富安百貨”連鎖店。

  拳拳愛國心

  如今的建東先生已是86歲高齡的耄耋老人,但他依然幽默風趣,愛喝酒,愛講段子。以前接待時,常被他的笑話講得面紅耳赤,很是不能適應。通過多年的接觸,才知道在他俏皮玩樂的外表下,有一顆赤誠的愛國愛鄉之心。

  顧先生常説:“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要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從哪來,就要靠教育來培養人才,這就是我們要到家鄉興教辦學的初衷,也是為養育我們的故鄉盡一片心意。”

  他還説:“我們辦學旨在推動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鹽城市提出大力發展科教文化、實施科教興市戰略,這個方向是對的,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他常説:“大陸和臺灣是一家,兩岸遲早會統一,中華民族一定會繁榮強盛!”

  現在,建東先生雖然已年屆高齡,但他仍常年奔波于鹽臺之間,為他心中濃厚的民族愛、故鄉情,為他操勞一生的教育事業奉獻著他的余光餘熱。 (江蘇鹽城市臺辦  陸兆萍)

分享到:
編輯:郭慶娜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