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驗破解南京創意農業突圍“密碼”

時間:2012-10-22 10:13   來源:人民政協網

  生薑堆成的臺灣阿里山、十二生肖植物創意圖、米塑、各種農俗文化旅遊觀光項目……近日,在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推介活動暨第八屆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上紛紛亮相,吸引了眾多市民和相關客商的眼光。

  農業嘉年華是南京農業節慶的品牌,從2005年開始,每年在金秋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本屆活動將繼續秉承“農民的節日、市民的盛會”主題,圍繞“創意提升農業,休閒改變生活”設計,同時設立了“休閒農業創意精品館”、“美麗休閒鄉村”、“購物街”、“美食坊”、“大舞臺”五大板塊。

  ■農産品堆出臺灣景觀

  “快走快走,到前邊看阿里山和日月潭!”剛走進推介會現場,記者就聽到了不時響起地催促聲。

  阿里山和日月潭怎麼會出現在農業嘉年華活動上呢?帶著好奇,記者也隨著人群往前走去,一探究竟。

  走近才發現,原來是南京江寧臺灣農民創業園用生薑、玉米、辣椒、板栗及水果等農産品堆成的阿里山、日月潭等臺灣特色景觀,格外吸引觀眾的眼球。

  “為打造這些臺灣特色景觀,我們用了1萬斤生薑、10萬個辣椒、10萬粒玉米。”南京江寧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劉桂聯告訴記者。劉桂聯表示,此外,還用上了不少板栗、紅豆、臺灣水果和珍稀蘭花。“為讓作品充分體現創意,作品材料基本上選用的是市民熟悉的農産品,除了向市民展示臺灣景觀之外,也希望討到‘江(姜)山如此多嬌’的口彩。”

  “真的太有創意了,想不到這些平時再普通不過的農産品也能做成這麼好看的藝術品!”繞了一圈,看完阿里山、日月潭、炎黃二帝、臺北101大廈等作品,市民廖小姐興奮地表示,這回真是大飽眼福了。“這座‘姜山’只是南京在發展創意農業過程中的一個縮影。”劉桂聯對記者説。據劉桂聯介紹,在臺灣創業園內,西瓜不是長在地上,而是長在樹上,並且還能像盆景一樣長在花盆裏;利用花盆壘起來的柱子,可以在陽臺上種蔬菜瓜果。

  ■創意提高農産品附加值

  據了解,“創意農業”也是本屆農業嘉年華活動的亮點之一。

  “創意農業就是對傳統農業要素進行重新整合,以滿足人們更高需求的農業生産方式。”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意農業的內涵就是將科技、文化、智慧財産權、人的創造力等各項資源通過創意的手法變成生産要素,投入到農業中,提高産業附加值,創造財富。

  朱啟臻並舉例指出,比如,北京大興區的瓜農們,不僅種出了形象生動的金豬西瓜,還種出了拓上奧運福娃圖案的方西瓜;而上海奉賢區的創意農園則開發出水果番茄、水果南瓜、水果玉米、水果洋蔥等一系列水果果蔬。“在農民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和巧奪天工的種植技藝下,這些變形、變色、變味後的瓜果蔬菜身價也隨之大漲,從幾元錢變成幾百元甚至上千、上萬元。”朱啟臻表示,注入了創意的農副産品附加值極高,有利於推進新型農業的發展,為農民增收開闢了一條良好的途徑。

  “儘管大陸很多地方已著手發展創意農業,但是與臺灣相比,北京、江蘇等地只是處於起步階段,更多省市尚未認真規劃。”朱啟臻表示,臺灣自然災害多,土地面積小,農民清楚地意識到,重質不重量,加大力度改良農産品,甚至加入創意元素來“武裝”農産品,創造農業的高附加值,才能擺脫“靠天吃飯”的悲慘命運。臺灣農民利用科學技術,研發出來的新、奇、特農産品,推動了臺灣農業的栽培技術、農産品二次加工技術向前發展。“創意農業在臺灣已經由第一産業、第二産業擴展到第三産業。”

  ■求解臺灣經驗尋突破

  “臺灣創意農業發展起步早、水準高,積累了豐富經驗,值得南京發展創意農業學習和借鑒。”南京市政協副主席錢繼紅表示,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日前提交了一份“深化寧臺産業合作,推動南京市創意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調研情況的報告。報告提出,寧臺創意農業今後要在科技創新、文化交流、專利保護、産品引進、人才培養、市場培育等方面,積極探索合作共贏的新方法、新機制。

  “創意農業的重點在文化,一種農産品加上一個好創意,就能衍生出千變萬化的結果,讓農民平淡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臺灣創意農業協會理事長蘇鼎雅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臺灣苗栗縣大湖鄉的巧克力莊園,原來只是種草莓的農場,通過加入“巧克力”這一文化創意元素,如今已發展成為集休閒、健康飲食、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旅遊觀光農場,每年春節期間幾乎被塞爆。

  “臺灣農民結合文化創意進行行銷轉型,整合區域産業鏈,將農産品銷售與旅遊捆綁在一起,是臺灣發展創意農業的突破性策略。”蘇鼎雅説,近年來,臺灣創意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進行了資源整合、資訊傳遞、産業輔導、行銷推廣、環境保護等工作,不僅滿足了城市居民對農村生活體驗的需求,也增加了農村就業機會,調整了農業結構。蘇鼎雅認為,南京在發展創意農業,制定規劃、策略、相關法規,以及在如何輔助創意農業的前期定位和拓展方面,以上這些都是有益參考。“現在,兩岸經貿合作交流越來越密切。兩岸農業合作交流也是重要內容,攜手發展創意農業,應該成為其中一環。”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輯:段方君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