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商貿巨輪”花橋起航

時間:2012-08-27 14:29   來源:蘇州日報

  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是花橋乃至昆山今後發展的又一個增長極。花橋經濟開發區服務業發展局局長陳金龍説,花橋立足昆山、放眼世界,積極承接兩岸産業的未來,對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來説,臺灣元素是特點、商貿運營是核心、先行先試是目標,今後將全力走好最關鍵一步棋,力爭在商貿流通、金融創新、産業融合等領域進行重點突破。

  産業對接為MIT打造“第一平臺”

  去年8月25日,臺灣MIT精品館正式運營,這標誌著臺灣商品進入祖國大陸的“第一平臺”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館內匯集了1700多種臺灣商品,化粧品、文創用品、美食茶藝等應有盡有,還原活色生香的純正“臺灣味”。

  幾年前,不少人對MIT很陌生,但現在,人們都已知曉MADE IN TAIWAN,花橋再一次定義“臺灣製造”。

  經過20年發展,昆臺兩地已站在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的同一平臺之上。陳金龍説,要實現臺商事業的永續經營和昆山發展的持續輝煌,就要通過打造兩岸經貿合作全新載體,促進兩地融合發展,因此,要善於在全球範圍整合、優化、配置資源,在先進製造業的基礎上暢通貿易通道,尋覓通過臺灣進軍國際市場的商機。

  花橋正是搶抓了這一機遇。花橋將發展動力放在製造業後方,通過與各地終端零售商建立深度合作平臺,擴大終端銷售市場,持續構建集現場零售、通路分銷、專賣配送、媒體購物于一體的綜合銷售格局,MIT精品館月貿易額已超過1200萬元,努力將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打造成為臺灣商品進入大陸的“第一平臺”。按照功能定位和産業發展需求,在4.4平方公里的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內,重點建立臺灣商品交易中心,臺灣商品展示中心、臺灣商品分撥配送中心、臺灣商品物流保稅中心和綜合服務配套中心等“五大中心”,以及昆山、江蘇及上海地區臺企産品內銷平臺等“六大商品交易平臺”。

  今年7月,示範區完成貿易額佔全年貿易總量的20%,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9%。截至8月初,示範區項目引進、産出等指標均已超額完成,其中貿易企業、會展公司引進任務分別完成60%和50%,舉辦展會數量已完成計劃的140%。可以想像,在不遠的將來,以貿易立足的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將成為昆山乃至全省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領頭羊”,讓兩岸經濟、科技、文化、生態領域的先行先試,在花橋變成現實。

  文化搭臺構建經貿交流“第一樣本”

  今年7月,臺灣商品交易中心二期工程———臺灣文化博覽匯板塊動工,該板塊規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匯聚了臺灣著名的十八景,主要展示臺灣傳統風俗文化,並以臺灣文化為背景、臺灣風情做主調、臺灣建築為框架,老街、深巷、主題餐飲、傳統娛樂為載體,調製出臺灣文化原味氛圍。

  臺灣國際美食館、臺灣故宮數字文化館……有了産業對接,再有文化搭臺,臺灣十八景“縮放”在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小臺北”即將在花橋崛起。

  在臺灣,文化是旅遊的主題詞,也是臺灣人説得最多的詞兒。説起花橋,MIT精品館客商王慶仁説,自己是生活在昆山最幸福的臺灣人,因為今後我可以隨時都能看到家鄉,同時也希望花橋能成為大陸游客去臺灣旅遊的“前哨站”,通過臺灣十八景讓更多的人了解臺灣文化。

  今年6月28日舉行的第三屆昆博會,借力展會經濟走上“世界舞臺”,參展人數從去年3.6萬增加到5萬,成交金額從去年10億美元增長到20億美元。但它帶來的遠不止這些,昆博會的舉行已經成為昆山轉型升級的風向標。“以文化元素激活昆臺經貿合作,使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成為一個主題式的臺灣元素體驗區,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打開一扇窗。”陳金龍説,花橋還將引進臺灣民俗等各種文化,讓臺灣人在昆山懷舊,讓大陸游客了解臺灣民俗。截至7月底,臺灣國際名品城、臺灣文化博覽匯、商旅板塊招商計劃已完成70%,臺北故宮博物院、鄧麗君紀念館等項目已簽約。

  體制創新示範區發展有“第一保障”

  今年5月,在臺北舉行的“2012年臺灣江蘇周”活動上,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與臺灣有關團體簽訂了“成立江蘇臺灣商品進出口總公司合作協議書”、“冷鏈食品戰略合作書”等五項戰略協議,進一步深化兩岸産業交流。

  作為轉型升級的“風向標”,示範區承載著臺資企業從加工製造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從依賴一個市場到向兩個市場共同發力轉軌。隨著臺灣商品交易中心2號展館等載體的建設,今年年底整個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在建、已建面積將達100萬平方米,預計未來完全建成後,示範區將實現年貿易額2000億元,年創造財政收入超100億元。

  為加速推進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發展,花橋不斷注智,專門成立服務業發展局,為示範區建設提供強有力保障。據了解,該局下設辦公室、商貿服務科、會展科三個科室,主要職能是全面服務於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開發建設,重點推動示範區內商貿、會展、物流、文創、旅遊等産業的發展和集聚。“作為服務於示範區的一線部門,我們圍繞更好地融入上海、更好地對接臺灣、更好地對上爭取的要求,堅持每週召開進度通報會,實行責任到人、時間到點、任務到位。”服務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説。今年7月以來,服務業發展局全員深入貫徹落實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截至8月初,示範區項目引進、産出等指標均已超額完成同期計劃,同時服發局還落實專人緊跟各有關項目的進展情況,力爭進口食品安全監管樣板區、昆博會商務服務平臺以及肉雞進口資質配額等項目年內落戶,為入駐企業提供一流發展環境。

  目前,示範區內16萬平方米的臺灣商品交易中心2號館及商辦項目、6.5萬平方米的天天國際主展館將於今年底竣工;10萬平方米的臺灣文化博覽匯已于7月20日開工;18萬平方米的臺灣國際名品城、商旅板塊將於近期開工。屆時,商貿示範區內已建、在建功能載體面積將達100萬平方米。

分享到:
編輯:段方君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