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歷史足跡 兩岸青年大學生品味古韻蘇州

時間:2012-07-17 16:47   來源:台灣網

  “追尋歷史足跡,傳承中華文化,我們在蘇州!”,兩岸青年大學生在楓橋風景區前一同喊著口號。下午,來自兩岸的40多名青年大學生抵達蘇州,遊覽了楓橋、虎丘景區及山塘歷史街區,觀賞人文資源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融山水、歷史于一身的秀美畫卷,感受濃厚的民族風俗和極具吳地特色的古樸街,品味古韻蘇州。

  楓橋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古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自從唐代詩人張繼寫下了《楓橋夜泊》之後,千百年來,凡是來蘇州的遊客,都要來楓橋領略一下楓橋的詩情畫意。

  臺灣輔仁大學法語文學系李彥樺是一個不安於世的宅女,總愛自以為浪漫地説她的願望是去流浪。她説,“我去過雲南更想去江南,之後大漠和高原之行也在我的旅行計劃範圍內。”她還説,在之後北京的行程中,在歡迎晚宴活動上將和大陸志願者一起表演節目。

  隨後,兩岸青年大學生一同參觀了位於蘇州城西北郊的虎丘風景區。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約36米,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虎丘依託著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享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宋蘇東坡説過:“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是憾事”。

  楊柏聖、楊柏靖、楊柏毅是來自臺灣的三兄弟,其中大哥楊柏聖最喜歡的書是紅樓夢,還有金庸武俠小説,他喜歡書中對江南風景和建築的介紹,並希望多了解江南的風土民情。他説,本來暑假要和父母一起來大陸,幾經考慮,後來選擇了和兩岸的大學生一起參訪這些期待已久的旅遊勝地,相信會給他們的假期帶來不一樣的感覺,也會有更多的收穫。

  讀過《紅樓夢》的人,一定記得這部巨著的開頭是從蘇州閶門寫起的。作品中寫到,“姑蘇城的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的風流富貴之地”,然後寫門外的十里街,推出人物來。這裡的閶門外十里街,就是指水陸並行的山塘街。倘要打個比方,一部煌煌《紅樓夢》似一匹美麗的巨錦,伏案十年的曹雪芹,有如一隻春蠶,在山塘街吐出了第一縷絲。

  山塘滿路皆脂粉。七里山塘上有諸多的古寺、古祠、古牌坊、古會館……這些古建築,精雕細刻,古色古香,一派歲月滄桑感,還有耳熟能詳的半塘傳説,陳圓圓、董小宛等,都裝點了山塘的婉約一面。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魏令琪説,“兩岸青年正值青春年少,我們有極高的熱情參加這種文化交流活動,交流可令兩岸青年的感情更加緊密,也是兩岸青年共用中華文化的洗禮,傳承中華文化與增進彼此情感的難得機會。”(台灣網記者 李丹)

分享到:
編輯:馬迪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