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框架下昆臺合作新前景

時間:2010-12-13 13:54   來源:SRC-423

   台灣網12月13日昆山消息 備受矚目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已正式生效。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也是兩岸經濟合作的一個新起點。昆山作為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的集聚區,在兩岸經濟合作中佔有重要地位,ECFA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更加緊密、互利互惠的昆臺經貿合作關係,同時對促進昆臺兩地經濟的共同繁榮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ECFA帶給昆山的機遇


  自1991年第一家臺資企業落戶昆山以來,昆山已成為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的密集區和兩岸經貿合作交流的熱點地區之一。截至2010年6月底,昆山已累計批准臺資企業3738家,增資項目1686個,總投資額442.5億美元,註冊臺資207.7億美元。昆山利用臺資的金額已佔到蘇州利用臺資總額的半壁江山、全省的1/4、整個大陸的1/9。目前,在昆山的臺胞及眷屬已達8萬多人,就學的臺籍學生近3000人,臺資企業員工總數超過70萬人。臺灣電電公會在“2009年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中,昆山繼續拔得頭籌,列綜合實力排名第一位。昆山在對臺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它在兩岸正式簽署ECFA 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根據昆臺經濟合作的實際狀況,機遇首先體現在隨著合作的深入,昆臺經濟合作的整體優勢將得到有效拓展,合作的層次和領域將進一步得到擴展,産業集聚效應愈加顯現,有利於昆臺兩地在現有合作基礎上作深層次的提升。其次,隨著兩岸合作模式的拓展及市場開放度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在強調增加民眾福祉、提高就業率的情勢下,兩岸中小企業的合作前景也在進一步地明朗。因此,今後拓展昆臺中小企業間的合作,尤其是吸引島內創新型中小企業到昆山實現“二次創業”,是推動昆山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經濟增長方式的一種轉變。再次,有利於在現有的産業基礎上,實現向生産性服務業功能的轉化,推動産業合作朝上下游延伸,使兩地合作的層次得到提升,以強化生産基地與生産性服務業的輻射功能,儘量避免與周邊地區同質化的競爭。第四,有利於進一步拓展昆臺兩地新的合作空間,尤其是在構建“蘇資入臺”綜合服 務大平臺的同時,積極推進兩地互設經濟機構的工作。第五,ECFA的簽署,將有助於實現臺灣經濟與東亞區域經濟的有效銜接,昆臺兩地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拓展及大陸資本的優勢,使雙方的合作通過有效結合向海外延伸,以拓展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第六,ECFA的簽署為昆山今後更好地參與打造“上海—臺北一 小時生活圈”的構建,對昆山的社會服務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有助於推動昆山通過社會服務領域的提升和與臺灣的對接,來實現兩岸社會融合方面的突破與示範。


  ECFA帶給昆山的挑戰


  從ECFA的簽署到實施是有一個過程的,島內對此還存在諸多的疑慮和政治爭議,ECFA的效應因而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內就得到全面實現,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對昆臺經濟合作産生了新的衝擊和影響。首先,體現在政策先行優勢的弱化,隨著福建“爭取率先落實ECFA的早收清單和有關內容,為ECFA全面正式實施提 供示範”戰略的出臺,以及大陸因內需市場的開發而推動臺資發展重點的調整(産品從以加工出口而轉型為創立自主品牌),使得蘇南地區現行對臺經濟政策的先行 效應將逐步弱化,臺資企業的投資重點將更加呈現地域多元化的趨勢,昆山“一枝獨秀”的狀態將會有所調整。其次,隨著大陸區域經濟發展重點的調整,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引資政策力度的加強以及綜合配套服務能力的強化,由此而形成的産業能級級差也將逐步縮小,昆山引以自豪的政策傾斜、競爭力的優勢等有利因素所造成 的引領與示範作用將會降低。再次,ECFA的簽署,使兩岸經濟合作的形態從“招商引資”向“雙向合作”轉化,各种經濟要素的流動將會呈雙向化的形態。


  昆臺産業合作的新思路


  目前,離ECFA真正實施尚有一定的“空窗期”,這恰恰是給昆山如何把握機遇、完善工作機制、凸顯地方優勢提供了一個有利時機。


   在基本政策方面,一是通過現行政策的調整來繼續保持先行優勢;二是通過加快以服務業為主的花橋國際商貿區的建設,努力形成商貿區內的高附加值經濟增長模 式,以及對周邊的經濟輻射;三是利用昆臺合作的基礎優勢,實施“昆資”向島內積極延伸的戰略,利用臺灣在相關品牌、國際行銷、資本運作方面的靈活優勢,努 力探索昆山民營企業向島內的跨越式發展。


   在工作機制方面,ECFA是兩岸經濟合作的新起點,也是兩岸經濟合作模式的一個很大轉變。針對這一契機,市政府應適時成立應對機構來指導和推動昆臺經貿關 係的新一輪發展契機,並詮釋不能將ECFA單純地看作是經濟事宜,而是涉及到兩岸多方因素的事宜。針對第一批早收清單中雙方的806項産品,利用昆山豐富 的資源和智源組織若干産業對接小組“對號入座”,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調研,探討昆山對接和落實ECFA的路徑和舉措。另外,結合ECFA的實施,要進一 步落實、補充與細化昆臺經濟轉型升級的28條政策,與臺灣展開更高層次的産業合作。


   在轉型升級方面,“後危機時代”,尤其是兩岸簽署了ECFA,昆山應正視目前存在著的諸如勞動力成本上升已呈剛性化、土地制約因素加劇、政策優勢弱化等 不利因素,以更前瞻的視野來規劃新形勢下昆臺合作的基本路徑。要積極推動臺資企業向生産性服務領域轉型、向總部經濟和運營中心轉型、向價值鏈高端部分的延 伸,政府要把握臺資轉型的基本領域與方向,因勢利導地出臺比如土地使用、財政支出和鼓勵臺資向總部經濟和營運中心轉型等針對性的政策重心,形成示範效應。 同時,在推動總部集聚與價值鏈延伸的過程中,注意形成錯位競爭,揚長避短,突出優勢,避免出現“燈下黑”。


   在高新技術合作方面,要積極實現昆臺經濟合作制度化。在現階段,可以考慮與臺灣的新竹園區、中科、南科等主要的高科技園區建立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質的定期交流機制。建構完善的創新産業合作平臺,以低成本的智力流動、金融支援、政策引導、政府扶植為基礎,形成昆臺新興産業進行全方位合作的最佳因素。根 據昆山經濟社會建設的實際情況,昆臺新興産業的合作,應首先考慮在昆山建設新能源、光電産業基地,對於建立昆臺汽車電子、電子支付等技術領域內的合作也應 儘早運轉。


  在服務業發展方面,ECFA的實施對昆山逐步融入大上海是一個機遇,這對著力打造“總部昆山、品牌昆山、科技昆山、服務昆山、未來昆山”的新型經濟發展形態是有著極大益處的。


   ECFA簽署後,雖然對發展兩岸經貿合作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然而也對大陸社會服務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昆山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當地的社會服 務體系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完善,以達到努力實現兩地在社會相關的服務機能、服務體制、服務方式方面的對接的目的,這對於昆山今後發展,尤其是後ECFA時代 都是極其重要的。(台灣網、昆山臺辦聯合報道)

 

分享到: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