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故園情-記湘籍國民黨退役將軍戴鍔返鄉掃墓

時間:2013-04-09 09:33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4月9日消息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戴鍔將軍顛沛流離,戎馬一生,自視親情、鄉愁意切,終於兩岸開放探親後,于1989後春回到闊別四十年的大陸,回到故鄉沅陵,見到了早思暮想的白髮親娘,走近了家鄉的山山水水,聽到了家鄉永遠不變的鄉音。

  絲絲春雨,點滴心頭。二十余載日月輪迴,又是一年清明。2013年清明節,戴鍔將軍和夫人張海平又一次來到北溶鄉朱紅溪村祭拜長眠青山的老母親,為她點上一柱香,倒上一杯酒,燒上一疊紙錢,並久久地長跪在娘的墳前,輕輕地呼喚久別的娘親……

  少年立志出鄉關

  戴鍔學名戴運珍,1929年3月18日出生於湖南沅陵縣北溶鄉朱紅溪村青龍頭組戴氏村莊。少年時,生活在粗茶淡飯、山水甘甜、林峰清香、與日月為伍、與世無爭的境界裏,一家老小其樂融融。他身為長子,從小養成了自尊、自重、自愛的堅強性格。

  在童年的時候,戴鍔最盼望的是過年和端午節的到來,因為過年可以看到舞龍舞獅的表演,端午節有朱紅溪熱鬧的龍舟競渡。老屋場的舞獅在鄉鄰久負盛名,表演間有玩棍、耍刀、打拳,最後以美麗村姑玩蚌殼結束樂趣。朱紅溪的龍舟以紅、黃、花三色旗為代表,比賽前半月,各派龍船就各自開始抄橈訓練了。端午節那天,當地男女老少齊聚河邊看龍船,希望心儀的船隊奪冠,熱力吶喊聲伴著咚咚鑼鼓聲沸騰了滿江沅水。在戴鍔的記憶中,朱紅溪的賽龍舟,上咀似乎是常勝將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讀書成了年少戴鍔的夢想與追求。三年私塾後,《四書五經》和一些古詞詩文,他倒背如流,文章天成。跳級讀到小學畢業,12歲時,以成績榜首考入設在瀘溪浦市鎮的湖南辰君聯立中學,也就是沅陵一中的前身,歷史悠久,由湘西數個縣市聯合成立的,學生素質極高,能入校者,算是天之驕子。讀中學時,戴鍔青燈作伴,寒窗苦讀,讀書為榮,影響一生。 

分享到:
編輯:郭慶娜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