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太邵陽尋親續:老太兩位親侄子找到了

時間:2011-11-22 10:34   來源:紅網

  此前報道:   

  85歲臺灣老太邵陽尋親兒子代在臺老母發帖尋親  

  紅網邵陽11月16日訊(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龔柏威)“你好!我是陳楚義,陳涼亭的兒子,你的表哥。”電話從邵陽撥出,説話的是陳美蓮的親侄子。“你好!你好……”遠在上海接聽到表兄電話的李繼唐很是激動。昨日下午,兩位親表兄弟用電話的方式開始了他們之間的第一次交談,此時他們的年齡分別是61歲、50歲。 

  李繼唐還沒有將尋親的消息反饋給母親陳美蓮,一是因為母親遠在臺灣,他在上海,聯繫不太方便,二是怕母親瞬間難以承受。  

  親人消息有了著落,他很興奮  

  親人的消息有了著落,李繼唐興奮得幾乎一夜未眠,因為遠在上海,且公司還有安排,他無法親赴邵陽,因此委託記者找到兩位舅舅的後人,了卻年邁的母親思親之願。  

  陳嶺南是陳美蓮大哥陳雨亭的兒子。他如今生活在新邵縣潭府鄉一片山頭上,離鎮政府約有1個小時車程。與記者一同前往的陳嶺南的親外甥劉都雲,他的母親與陳嶺南是親兄妹,劉母在今年年初因病離世。  

  一路上,劉都雲都在揣摩舅舅聽到這個消息後的激動模樣,“我們都以為她(陳美蓮)已經過世了。聽説外公(陳雨亭)彌留之際,還在掛念這個最小的妹妹。”  

  陳嶺南如今已65歲,他于數年前患上了老年癡呆症。“美姑還在啊!”得知陳美蓮正在尋親,陳嶺南險些失手掉下正在淘米的炊具,他急切地追問劉都雲消息是否屬實。 

  來不及做飯,陳嶺南決定帶記者去找堂弟陳楚義,他們要開一場小型的家庭會,“討論到時怎麼迎接美姑回家。到時要去哪些地方走訪,怎麼祭拜祖墳。”   

  去廈門海邊自然會想到姑姑   

  陳嶺南説,他對姑姑沒有任何印象,姑姑離家時,他還年幼。他記得父親在世時,曾多次跟他提及臺灣的姑姑。陳嶺南的心中一直有所期待。   

  陳嶺南的大兒子已經42歲了,1992年參加工作後分到福建廈門某醫院,近20年間,陳嶺南去兒子那裏共4次。每次去廈門,陳嶺南都讓兒子帶他去海邊,陳嶺南聽人説,在廈門的海邊,如果天氣好能看到金門,那裏就是臺灣了。每次一到海邊,他就會很自然想起姑姑還在臺灣。   

  上世紀50年代陳雨亭在世時,他們一直和陳美蓮有聯繫,陳嶺南還記得姑姑曾經寄來過“雪白的布匹”。陳知道那時的姑姑還在香港,與姑父分離,在布廠打工,生活並不富裕,他記得父親接到姑姑的東西時,在人前笑哈哈的,人後都會“偷偷地流眼淚”。後來,因受“文革”影響,家人也不敢談起姑姑,聯繫就此中斷。  

  上世紀50年代每月給母親寫封信   

  陳楚義的家在邵東廉橋,與陳嶺南家相隔約3個小時車程。離弟弟家有200余米的距離時,路窄車輛難行,陳嶺南索性下了車,衝著陳楚義家喊:“老弟,美姑要回來了。”   

  陳楚義從房裏跑出來,兩個都已超過60歲的兄弟突然變得像孩子一樣。陳楚義先給奶奶上了一炷香,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去世多年的奶奶。   

  陳楚義説,父親陳涼亭是陳美蓮的親哥哥,都是爺爺的三姨太所生,陳雨亭出自二房。   

  陳楚義的奶奶晚年生活在陳楚義家。陳楚義記得,上世紀50年代,陳美蓮幾乎每個月都會給自己的母親寫來一封信,每年寄來一次錢。陳楚義的奶奶也會給陳美蓮回信,但母女倆都是報喜不報憂,陳楚義的父親1953年上山採摘石菌時失足摔死,奶奶一直沒有把這個噩耗告訴陳美蓮。   

  陳楚義曾經見過姑姑寄來的照片,可惜年長日久,且多次搬遷,照片已經丟失。   

  擬於明年天氣暖和時返鄉省親   

  得知記者幫他找到了兩位表哥,正在接待客戶的李繼唐抽空打來了電話,和表兄陳楚義用電話進行了平生第一次交談,雙方語速都很快,陳楚義説他能感覺到表弟也和他一樣激動。   

  陳嶺南陳楚義兄弟希望在今年就能見到姑媽,李繼唐擔心天氣太冷,想安排母親在明年天氣暖和的時候返鄉。無論怎樣,這場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親人相聚已為時不遠了。(作者:龔柏威) 

分享到:
編輯:郭慶娜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