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尋鄉路 濃濃故園情

時間:2014-07-04 10:11   來源:台灣網

  我是一個在臺灣土生土長的“臺灣囝仔”,但骨子裏流著有湖北人的血脈;也就是俗稱的「外省第二代」。從小父親經常對我們談起大陸家鄉的情景,父親離開家鄉幾十年,唯一的夢想就是——有一天一定會回到老家,要好好建設老家。但是老人家始終沒等到這一天,就在一九八七年開放兩岸探親沒多久父親就過世了。從此,對“家鄉”漸漸淡忘,加上身份證籍貫欄改成出生地後,對於“祖籍”、“哪人”變得更是模糊了。

  二○一一年加入臺北市湖北同鄉會擔任秘書工作,面對年長鄉親前輩操著濃濃的鄉音,倍感親切,愈發懷念起父親;又喚起年少的一些記憶──父親對家鄉的描述。記得父親告訴我家鄉地址是——湖北省黃岡縣古道鄉五房灣碾邊下,父親為我取名“道岡”,就是從黃岡縣古道鄉各取一字,除了父親懷念家鄉外,也是要我不忘祖。因此,我興起了尋鄉的念頭─為父親圓夢。

  父親生前除了告訴我家鄉的情景和地址外,未曾與家鄉親人取得連係和資訊。要尋鄉就先從地圖下手,先找到家鄉的位置,但不管是最新的湖北省地圖還是網路Google地圖就是找不到“黃岡縣古道鄉”。同鄉會裏有幾位黃岡鄉長知道我在尋鄉,也利用返鄉探親時機,熱心地為我查詢打探,也是查不到“古道鄉”。此間,也透過臺辦系統協尋,一樣沒有著落。

  二○一二年五月臺北市湖北同鄉會受邀組團返鄉參加“炎帝故里尋根節”盛會,這是我第一次登“陸”、第一次回鄉。參加完炎帝祭祀大典,五月十九日接待單位安排到黃岡地區參訪,先後參觀了四祖寺、五祖寺、李時珍醫藥集團、黃岡中學等。一進到黃岡也許是近鄉情怯,心情既緊張又期待,直到見了黃岡臺辦工作人員説:“梅秘書,你老家我們幫你查了,整個黃岡市沒有古道鄉,可能早期被劃分出去改了地名。”頓時,心情失望落寞。當天中午由李時珍醫藥集團總裁林朝輝設宴款待,席中邀請當地歌手田寶唱了一首《不能回家的人》,其中有兩句歌詞:“不能回家的人,像一朵坐臥不安的雲,夢裏站在最高的地方,去遙望自家的門。不能回家的人啊,像一把滿懷惆悵的琴,默默躲到偏僻的角落,去撥動孤獨的心。……”似乎唱出了我的心聲。雖然,這次返鄉沒有老家的資訊,但也總算踏出了第一步。

  此後一年多,到了湖北三、四次,多方打聽,仍然沒有老家一絲資訊。但我並沒有放棄,我相信一定有人知道“古道鄉”在那裏,也相信父親在天之靈會指引我一條明路。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二○一三年十月我參加了“第十屆湖北武漢臺灣周”和“第四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活動,在武漢遇著一位熱心的大姐沈梅娣女士,她聽説我在尋找老家,便要我留下老家的地址和父親的一些數據,還説一定有辦法幫我找到老家。果然,在我返臺一個月後,十二月初接到黃岡(現新州)鄉長、《湖北文獻》社財務副主委託德友先生電話,告知湖北新州一位朋友李森林先生幫我找到了老家,還用電郵傳來幾張老家及部份族譜的照片,確定這就是我的老家。原來沈大姐拿到我老家地址和數據後,立即委託給辛亥革命後裔民俗學家劉謙定先生,劉先生又將此資訊,轉給了新洲區政協委員文史專家李森林先生,請李先生幫忙尋親。根據李先生的研究及地緣關係,幾經走訪詢問終於找到“徐古鎮鄉桃花崗村五房灣”,正是解放前隸屬黃岡的“古道鄉五房灣”,也就是父親生長的地方。

  有了家鄉的消息,立即電話告訴母親、姊姊和兩位弟弟,全家都感到喜出望外;我也盤算著要找個時間回老家看看。今年五月,借著參加“甲午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的機會,約了托德友先生一起回老家。感謝托德友先生的協助、李森林先的聯繫,五月廿五日中午從隨州回到武漢,李森林先生帶了村裏侄輩數人來接我夫婦、托德友先生和沈梅娣女士。下午十六時許,乘車抵達五房灣灣口,下了車牽著內人陳淑芬一踏入灣裏,道路兩旁燃放起鞭炮和禮炮,熱情的鄉親送上熱騰騰的茶水:“請喝一杯家鄉的香茶!”家鄉的茶是那麼的香甜,鄉親是那麼的熱情,我此時已感動得熱淚盈眶。

  從灣口到老家祖屋約莫一、二公里的路程,沿途鄉親男女老少夾道歡迎,鞭炮聲不絕於耳。一路來到了祖屋前,鄉親們為我介紹:“這就是你父親以前住的房子,屋前從前是有一座碾子,灣裏有四口塘,前方小坡你父親曾經修了一座窯……。”眼前的一景一物就好像我夢裏的故鄉一樣,那樣的熟悉。“這位就是你的堂姊梅淑蓮”,見到從未謀面的親堂姊,上前叫了聲“姊姊”,兩人深情相擁,此時喉嚨已哽咽淚水不禁潸然而下。

  在鄉親的陪同下,來到祖先的墳地,為列祖列宗的墳墓上香培土;跪拜完畢,又在灣裏繞了一圈,見了幾位父輩老人,親切地寒暄問候,濃濃的鄉音是我熟悉的聲音,還有人把族譜拿出來為我介紹族人。晚間,五位在外地打拼專程趕回來的鄉親,共同出資在灣裏辦起十幾桌酒席,邀請全灣老小為我夫婦接風慶賀。村長説:“這些都是地道的家鄉菜,有幾道菜是過年過節才吃得到的。”

  晚上鄉親安排我們在鎮裏的一家農莊(民宿)過夜,洗完澡躺在床上,閉上雙眼卻遲遲無法入睡,激動的情緒尚未平復,眼角沁著淚,心裏低聲呢喃:“爸爸,我回來了,回到你生前日夜思念的故鄉,家鄉就像你講的那樣的秀麗,親人是那樣純樸啊!……”。     

  第二天,吃過早餐,鄉親們開車送我回武漢,準備搭機返臺;雖然不到一天的時間,我卻充分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與鄉情。此次,返鄉尋親之行,非常感謝沈梅娣女士,李森林先生、托德友先以及灣裏熱情的鄉親們,有你們熱心的協助幫忙,此行才能順利圓滿。媒體朋友感人的報導,在此一併謝過。(梅道岡)

分享到:
編輯:雍紫薇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