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五三一工業集聚區

時間:2011-06-01 13:22   來源:台灣網

  濟源是河南省十八個省轄市之一,是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城市。全市總面積1931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1988年撤縣建市,1997年元月1日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對濟源市實行直管體制。

  區位情況。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與山西省晉城市毗鄰;南臨黃河,與古都洛陽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與山西省運城市接壤;東臨華北平原,與焦作市相連,自古有“豫西北門戶”之稱。在區位上是溝通晉豫兩省、連接華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區的樞紐。在全國經濟佈局中具有東引西進、南下北上的有利條件,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良好的區位優勢。

  氣候狀況。位於北緯35.05,東經112.38,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其特徵是: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幹冷少雪。濟源市山區面積大,地形複雜,氣候多樣,呈區域或立體相態分佈。平原區光熱水三要素配合協調;沿太行山南麓有逆溫存在;西北部深山區溫度低而不寒,光照隨地形的不同而有差異。

  交通條件。發達的交通,奠定區域性中心的重要地位。焦枝鐵路、侯月鐵路在濟源境內交匯,各類貨運站 8 處。 207 國道、濟新公路、濟陽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形成十字框架。濟(源) 洛(陽)高速 與連霍高速公路相連,長(垣)濟(源)高速與京珠高速相交, 正在建設的濟(源)晉(城)高速 與太晉高速公路相接,正在建設的濟(源)運(城)高速與大運高速公路相連,均將於 2008 年上半年建成通車。濟源距鄭州機場僅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距洛陽機場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極大地提升了濟源的戰略地位, 濟源已成為豫西北、晉東南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隨著我國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 濟源正與中原城市群在日益拉近的時空距離裏同頻共振,融為一體。

  資源狀況。山嶺平川兼備,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多種農作物和動植物生長和生存。全市動植物資源3200余種,動物中的獼猴、金錢豹、大鯢,植物中的紅豆衫、連香樹、銀杏等均為國家或省級保護的珍稀動植物。礦産資源豐富,礦産種類較多,主要有:煤、鐵、銅、鋁釩土、石英石、白雲石等,目前已查明各種金屬、非金屬、能源、水氣等礦藏41種,探明儲量有19種,已開發利用的16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盤古開天、女媧補天、黃帝祭天、黃帝戰蚩尤等眾多傳説就發生在這裡。王屋山為古代九大名山之首,五龍口景區活潑可愛的獼猴達3000余只,小浪底水庫呈現北方千島湖景觀。

  文化淵源。濟源因係濟水發源地而得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夏二世曾在此建都,史稱“原”。隋開皇16年(西元596年)設縣,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境內文物保護單位達260余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14處,文物總數量列全省各直轄市第二。濟源又是傳説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千百年來,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直是激勵濟源人民加快發展的持久動力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編輯:吳捷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