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以下簡稱“海辯賽”)始於2002年,由福建省科協、福建省教育交流協會等單位首倡,10年來已有37所內地高校、18所臺灣高校的142支隊伍、715人次參賽,在海峽兩岸影響日漸深遠。“海辯賽的舉辦,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讓海峽兩岸的大學生聚到一起。這些年賽事的水準和影響力不斷提高,臺灣就有好多人關注,一些學生高中時就開始準備比賽了。”現任臺灣中華辯論人交流協會執行長黃執仲介紹説。“海辯賽為兩岸青年學子架起了一座以辯會友的橋梁,促進了兩岸青年學子在語言、思想、文化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激發了他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主辦單位福建省科協負責人在今天舉行的海辯賽10週年紀念活動上總結説。如今,海辯賽已經被中國科協列入對臺交流的重點項目。“以前兩岸大學生交往只限定在各高校的交換生,涉及面很小,那時想和大陸學生交流是挺難的。參加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使我有機會來到大陸,去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和自己想像中不一樣的大陸。”剛剛獲得第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冠軍隊的臺灣政治大學學生趙翊夫,今天在福州對記者談起了自己的參賽感受。海辯賽帶給我們的啟示是:
啟示之一:交流與溝通是兩岸青年認識了解彼此的平臺。海辯賽只是兩岸青年交流和溝通的一個手段,它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活動的舉辦,加強兩岸青年的了解與溝通,增進青年之間的友誼。青年是未來,是希望,兩岸所有的問題要靠新一代來解決。交流與溝通是兩岸青年情感相融的前提。沒有溝通與了解,彼此之間的矛盾無法化解,思想疙瘩無處可解。兩岸隔離時間太長,宣傳教化針對性強,難免會出現觀點上的差異與不同,認識上隔閡的存在,這些都是客觀現實,無須回避,更無法逃避。面對現實,關鍵點在於解決問題,求同存異,保持兩岸求同的最大化。兩岸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其他勢力的借入只能增添新的矛盾與不安。兩岸問題這一代解決不了,交給下一代,正如馬英九所言,分久必合,兩岸問題最終會妥善解決。因此看來,兩岸青年間的交流與溝通勢在必行,也是唯一求同存異的方式和辦法。青年強則中國強,青年盛則中國盛。交流與溝通是化解兩岸問題最有力的武器和平臺。
啟示之二:交流與溝通是兩岸青年把握未來的有效渠道。兩岸青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未來,青年決定著兩岸發展趨勢和命脈。思想越辯越明,溝通越溝越通。兩岸大學生辯論會就是兩岸青年溝通的有效渠道。兩岸問題或許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兩岸的未來掌握在青年朋友手中,青年朋友或將決定兩岸的前途和命運。交流與溝通是化解兩岸青年朋友間矛盾與問題的有效渠道。俗話説的好,親戚越走越親,不走則疏遠。兩岸本為一家人,之所以生疏皆因無交流無了解無溝通所致。交流與溝通這一渠道不能阻斷,要暢通無阻,這樣兩岸的青年才能在溝通與交流中認識彼此,在溝通與交流建立情感,在溝通與交流中達成共識。兩岸的未來屬於青年一代,青年一代如何把握好兩岸未來發展趨勢,也在考驗著兩岸青年一代的智慧和能力。無論怎麼説,交流與溝通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的態勢和局面太重要了,它不容任何勢力所左右和改變。
啟示之三:交流與溝通是兩岸青年解決未來問題的必由之路。兩岸問題屬於青年一代,需要兩岸青年一代的努力加以解決。如何解決兩岸的最終問題?靠的是兩岸青年一代,靠的是兩岸間的交流與溝通。沒有交流溝通兩岸問題不可能加以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核心點在於缺乏相互的信任。信任來緣于哪?來緣于兩岸青年相互間交流與溝通,只有在交流與溝通的基礎上,才能建立信任,達成共識,最終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形勢已經建立,兩岸交流與溝通的渠道已經暢開,這是兩岸民眾共同的心聲,也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任何違背這一主旋律的做法都將遭到民眾的譴責。兩岸青年屬於兩岸的未來,透過海辯賽也給兩岸民眾帶來一個共同的啟示,交流與溝通勢在必行,兩岸需要透過交流與溝通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網友:我心飛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豫臺視窗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