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興中原

時間:2011-08-30 10:49   來源:河南日報

  (一)胡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這是我們黨撥開歷史雲霧、把握時代脈搏、順應發展大勢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二)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文明史,瀰漫著綿延不斷的烽火硝煙,不斷向人們揭示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命題:處理好“犁”與“劍”——即經濟與國防的關係,關乎國家強盛與安危。

  清末白銀儲備世界第一,可八旗羸弱,鴉片戰爭喪權辱國。有“犁”無“劍”的教訓發人深省。

  冷戰時期的蘇聯要“大炮”不要“黃油”,使經濟建設陷入窘境,導致國家解體。有“劍”無“犁”的悲劇歷歷在目。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的警鐘仍在震蕩:“兵不強,不可以摧敵;國不富,不可以養兵。”經濟與國防,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必須並駕齊驅、同舉翱翔!

  (三)恩格斯指出:“暴力的勝利是以經濟的力量,以經濟情況,以所擁有的物質資料為基礎的。”沒有經濟支撐的國防,是建在流沙之上的“海市蜃樓”。

  馬克思認為:“軍隊不生産穀物,但生産安全。”沒有國防蔭庇的經濟,是輕輕一推就會倒下的“泥足巨人”。

  (四)歷史的命題往往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上下求索。翻開厚重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富國與強軍始終是我們黨執著追求的宏偉目標。

  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同志堅持“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寓軍於民”,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國防;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民養軍”,把國防建設放在國家經濟建設大局下行動;

  世紀之交,江澤民同志強調“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大力協同、自主創新”,在經濟發展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每一段艱辛的跋涉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每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不斷昇華著對建設發展規律的理性認識,努力探尋著富國強軍的科學路徑。

分享到:
編輯:郭慶娜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