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臺辦主任一行調研清代臺灣總兵林宜華故居(圖)

時間:2016-09-22 13:08   來源:台灣網

    劉耿主任、連介德主委等認真查看文字資料

  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臺盟海南省委會主委連介德等認真查看文字資料。(圖片來源:海南省臺辦)

  台灣網9月22日海口訊 日前,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臺盟海南省委會主委連介德與海南文史學者陳水雄一道,來到海口市美蘭區藍美村,對清代臺灣總兵林宜華故居的保護、相關史料發掘進行調研。

  走進林宜華故居,這裡宅宇輝煌,氣派雄偉。門匾上,高懸“振威第”三個金色大字,門口有一副對聯:“振興瓊閩韆鞦泰,威鎮臺澎萬戶安”。據史料及當地村民講述,林宜華出生於清道光初年,本名林輝,字德甫,號桃溪,于同治年間曾任臺灣鎮總兵,負責守衛臺灣、澎湖等地。劉耿一行認真研看室內的擺設和文字資料。

  在林宅正堂,懸挂著一塊清代御賜牌匾。這塊由光緒帝在1875年所賜的金字牌匾長372釐米,寬70釐米,厚2釐米,泰國柚木所制。牌匾中央為清帝印鑒,左為滿文,右為漢文。牌匾上文字共80行,也是左為滿文,右為漢文,滿漢對應。文字周邊雕有飛龍、祥雲、書卷等五彩圖案,氣魄莊嚴。匾上文字表明,光緒帝為嘉獎臺灣鎮總兵林宜華的卓越功勳,特加封他為“協勇巴圖魯”及“振威將軍”,並賜封其妻為一品誥命。

  劉耿一行深為這裡的厚重歷史所感染,大家邊參觀邊討論,一致認為,林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近代瓊臺交流的重要見證,應該進一步保護和發掘。

  “瓊臺交流歷史源遠流長。林宜華的事跡表明,海南鄉親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臺灣擔任高級軍職,併為保衛祖國寶島臺灣領土及臺灣海峽交通安全作出巨大貢獻,這是‘瓊臺兄弟情,兩岸一家親’的絕佳歷史見證”,劉耿表示,應發動瓊臺兩地的文史學者,將關於林宜華的歷史資料進一步整理挖掘、豐富完善。“振威第”也應得到更好的保護,其中的資料和展品要進一步拓展和豐富。省臺辦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保護修繕,努力把林宅建設成為瓊臺文化交流基地。

  連介德説,這裡是聯繫瓊臺鄉親的紐帶,如果臺灣同胞來此參觀,可以直觀了解早期瓊臺交流的歷史,會增加彼此的認同感。臺盟海南省委會將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提案,提議將這裡核定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使歷史遺跡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調研結束後,劉耿主任與海口市臺辦主任張東鵬會面,對加強林宜華故居保護相關事宜進行佈置。劉耿還與海口市市長倪強會談,提出維護完善林宜華故居的意見建議。

  倪強表示,加強對林宜華故居的保護修繕,對於提升海口市的文化內涵,推動瓊臺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海口市將大力支援省臺辦的提議,堅持科學態度,加大投入,努力保護歷史建築,充實豐富蘊含其中的歷史文化,爭取早日使林宅成為瓊臺交流合作的又一基地。

  據了解,臺灣鎮,又稱福建臺灣鎮,初設于1684年,為清代臺灣最高軍事單位,其內主官則是臺灣鎮總兵。據劉寧顏總編《重修臺灣省通志》,林宜華于同治十年(1871)奉旨接任楊在元擔任臺灣鎮總兵一職。據《清穆宗實錄》記錄,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四,“福建臺灣總兵官林宜華撤任”。(台灣網海南省臺辦通訊員 郭江曉)

  清代臺灣總兵林宜華像

  清代臺灣總兵林宜華像。(圖片來源:海南省臺)

分享到:
編輯:李典典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