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四川臺灣藝術家作品在臺北聯展

2018年09月04日 16:19:2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藝術家們現場潑墨創作

  台灣網8月10日四川訊 8月5日至10日,“當代圖紀——兩岸藝術特展”在臺灣師範大學舉辦。四川成都濃園藝術村20位駐村藝術家的50多幅作品與臺灣當地藝術家的50多幅作品共同展出,為臺灣民眾帶來為期7天的藝術饗宴。

  此次活動主辦方之一——臺灣《旺報》社社長黃清龍引述知名歷史學家許倬雲的話説,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文化就像大海深處的洋流,比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更恒定。四川文化獨具特色,川臺之間頗有淵源,比如國畫大師張大千就是四川內江人。他希望通過此次特展加深川臺文化聯結。

  成都濃園集團董事長楊麗表示,兩岸同胞同宗同源、血脈相連。希望借由此次特展,共同為構建兩岸友誼之橋、合作之橋、文化之橋貢獻力量。

  前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錶示,兩岸文化、地理一脈相承,且富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表現,而到現代有著不同的改變。此次特展,記錄新世紀的現代感、未來性,期盼展覽能帶給兩岸藝術家新的省思。

  隨參展作品一同前往臺灣的,還有來自成都濃園藝術村的九位藝術家陳志才、陳蜀 、李宗委、李俊蕭、彭譽、文揮坤、王憲龍、楊昌林與趙安全。活動期間,四川藝術家與臺灣諸多重量級藝術家如陳炳宏、程代勒、李宗仁等一起到臺北至臺中沿線采風,一起探討創作心得,廣泛開展學習交流。

  四川畫家陳志才和臺灣畫家瑗容淑德都愛畫熊貓,此次特展上,他們不約而同帶來了以“熊貓”為主題的水墨作品,結下了深厚友情。陳志才指出,“熊貓”是家鄉四川熟悉且珍貴的創作題材,也是自己藝術創作的情結所在。此次用熊貓悠然自得的神態作畫《蜀山春韻》,是想用此意境向寶島臺灣表達出巴蜀溫潤的山景和宜人的生活環境。瑗容淑德表示,自己十分喜愛大陸的熊貓,為了捕捉熊貓的神形細節,她多次赴四川進行寫生,並融入自己童年的記憶,先後創作了70余幅熊貓畫作。她還為熊貓添加擬人化的動作,借其憨態可掬的形象,療愈自己,也療愈賞畫之人。

  人物畫家李宗委,在國際上已具知名度,曾獲第二屆國際華人藝術大獎賽金獎。因其獨特的“逆畫”手法,即從題字到描繪人物,全是倒著畫,他也被稱為“中國逆畫第一人”。開幕式上,李宗委現場揮毫,當大夥正看不出所以然時,一個轉向,才發現一幅羅漢像已躍然紙上,引起全場驚嘆。

  李宗委説,20年前他就曾在臺南舉辦過畫展,當時他的畫仍是“正畫”,以工筆美女為主,民眾的接受度也很高,“但自己覺得畫得太漂亮就俗了,想畫得寫意一點。”不論逆畫或正畫,他認為創作者的激情始終不應該缺席。來臺交流,他所要感受的,正是兩岸藝術家不同的創作“激情”。

  臺灣畫家黃光男以畫作《晨光柳》參展。他説,柳樹是兩岸常見樹種,希望借此表達兩岸文化交流“水乳交融、長長久久”的意境。

  通過此次參展和交流,臺灣民眾對大陸藝術現狀有了更多了解,兩岸藝術家也加強了交流與溝通。兩岸藝術家紛紛表示,類似的作品展應該更密集地舉辦,通過學術研討和文化交流,促進兩岸的理解認同。

  新聞背景

  成都濃園藝術村,成立於2005年,目前共吸引200多位藝術家駐村創作,其中有10余位來自臺灣。多年來,藝術村在兩岸繪畫、雕塑、創意設計等領域多有交流合作。藝術村與天藝村一道,構成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是集藝術培育、藝術孵化、藝術體驗、文化傳播、展覽展示、藝術交流、文物鑒賞、休閒度假、餐飲娛樂、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文化旅遊綜合體。2016年5月18日,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榮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稱號。(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兩岸藝術家合影

展出現場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