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臺灣嘉賓走進貴州苗寨 邂逅帶槍部落

2018年09月04日 16:19:2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嘉賓被挑選做了新郎,與苗族新娘喝起交杯酒(台灣網 蕪同 攝)

  台灣網7月14日黔東南訊 (記者 蕪同)“情係多彩貴州——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進入第三天,兩岸文化界人士來到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岜沙苗寨,展開一場民族風情之旅。

  邂逅最後的帶槍部落 看岜沙人的絕活

  一走進岜沙苗寨,就在寨門口就遇見幾位扛槍的岜沙漢子。在進寨的儀式上,只見四名岜沙漢子對著天鳴槍。原來岜沙苗寨至今保留著佩帶火槍的習慣(岜沙持槍獲得公安機關特別批准),而岜沙苗寨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持槍的岜沙漢子們顯然對來自臺灣的嘉賓們十分友好,他們允許臺灣來的教授們扛著他們不離身的土槍與他們一起合影。

  在岜沙,每一個男孩子在15歲之前,都要挑選一個日子舉行成人禮,在成人禮上由寨子裏的“鬼師”為他剃頭,梳成象徵著成年人的“戶棍”式髮型。而剃頭的工具,竟然是鐮刀!臺灣嘉賓現場看到這一場景,無不嘖嘖稱奇。

  岜沙在寨子門口鳴槍歡迎兩岸嘉賓(台灣網 蕪同 攝)

  岜沙槍手把心愛的槍借給臺灣嘉賓拍照(台灣網 蕪同 攝)

  岜沙人的絕技鐮刀剃頭(台灣網 蕪同 攝)

  感受奇特樹文化 體驗浪漫盪鞦千

  一走進岜沙寨,就看到一片茂密的樹林。在岜沙,老人去世不修墳墓,先人的墓碑就是一棵棵大樹,村前寨後這些大森林就是祖先的陵園。岜沙苗寨每出生一個孩子,父母都要為其種上一棵“生命樹”苗,死後又在墓穴上又種下一棵樹,表示逝者永生。岜沙人認為,那些大樹是有祖先靈魂的,很可能哪天就會回歸人間。春秋輪迴,歲月流轉,這一奇特的喪葬習俗形成了岜沙獨特的“樹葬文化”。臺灣文化界嘉賓對這種奇特的樹文化,對棵棵有靈魂的大樹肅然起敬。。

  樹不僅是祭祀的對象,也是歡樂的源頭。把用草編的繩子係在高高的樹杈上,就成了簡易的鞦韆。在岜沙,青年男女從小就會盪鞦千,盪鞦千也是尋找意中人的方式。當姑娘們把鞦韆蕩得老高,同時向下面的小夥子們頻送秋波,如果哪個男生被打動,就會跳上鞦韆一起蕩,蕩得越高説明兩人越情投意合。兩岸文化界人士進寨時,正巧有幾位女童在盪鞦千,有位女士看得心癢也想上去試一下,沒想到還沒蕩起多高就驚叫不止,惹得大家一陣歡笑。

  生命樹(台灣網 蕪同 攝)

  盪鞦千的小姑娘(台灣網 蕪同 攝)

  盪鞦千的嘉賓(台灣網 蕪同 攝)

  不當心做了苗家新郎

  熱情的岜沙苗寨,為遠方來的臺灣客人表演了各種傳統的舞蹈和歌唱。當表演到苗族的搶婚風俗時,“新娘”決定從現場觀眾中尋找一位“新郎”,苗族新娘走了半個場子後,一眼相中了臺灣嘉賓中的心靈工坊董事長、臺灣遠流出版社創辦人王榮文。王榮文扭扭捏捏地被“新娘”牽到場子中央,在換成了岜沙漢子的裝束後,慢慢進入了角色。先是喝交懷酒,然後接受“鬼師”的驅魔與祝福,最後手牽手給大家發芭蕉葉糍粑。只是當婚禮主持人宣佈,“新郎”是選擇在苗寨做三年苦力等待“新娘”,還是過三年後再來娶走自己的苗族“新娘”時,王榮文果斷地跑回臺灣嘉賓隊伍中,引起臺灣嘉賓們的哄堂大笑。

  臺灣嘉賓王榮文被選中做新郎(台灣網 蕪同 攝)

  鬼師的祝福是婚禮不可缺少的環節(台灣網 蕪同 攝)

  王榮文聽説做苗寨新郎還要先做三年苦力後急忙跟回臺灣嘉賓隊伍(台灣網 蕪同 攝)

  離開了岜沙苗寨,臺灣嘉賓們留下了久久難忘的記憶。他們衷心祝福岜沙的苗族兄弟姐妹們平安、快樂、永遠幸福。

  再來一個合影,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苗族寨子(台灣網 蕪同 攝)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