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臺灣教科書:撥亂反正 排“獨”有多難?

2018年09月04日 16:19:2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臺灣教科書:撥亂反正排“獨”有多難?

  臺灣曾經的課綱、教科書。 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曾經的課綱、教科書。 記者 吳亞明攝

  8月1日,經過微調的臺灣地區高中歷史、社會等課程綱要就要如期實施,但是島內的“臺獨”分裂勢力卻利用暑期,挑動少數學生不斷發起所謂抗議、陳情。一時間,似乎又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不過,島內的有識之士還是出面聲援課綱微調,呼籲臺當局拿出勇氣排“獨”,撥亂反正,正本清源。

  教科書之亂,始於李、扁時代

  “臺灣的教科書之亂,始於李登輝、陳水扁時代,”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王仲孚告訴記者。王教授説,就整個歷史觀來説,蔣介石、蔣經國主政臺灣時期是以“正統中國”自居,強調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所以歷史教科書是以正統王朝立場敘述歷史,從黃帝、堯舜講起,一直到清朝、民國。如果説與大陸有差別,也只是在某些歷史事件的看法上。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兩地叫法一致,但東漢的黃巾起義則在臺灣被稱作“黃巾之亂”。那個時候,對臺灣人來説,“中國”當然就是“我國”,“本國史”就是“中國史”。但李登輝主政後,臺灣的歷史教科書出現大轉折。

  “1994年,李登輝發表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聲稱臺灣本土歷史受到忽視。李登輝發出的這個訊號不同尋常,但很多人當時都沒有在意。”王教授説,實際後果是:臺灣歷史教科書課綱委員會和審定委員會的成員開始變質,不久教科書也開始變質。最鮮明的例子是:從1997年9月新學期開學,臺灣的初中一年級學生要學《認識臺灣》。從此,臺灣初中的歷史教科書中國史和臺灣史分開。

  2000年,陳水扁上臺,大搞“臺獨”分裂活動。2005年,杜正勝被陳水扁委任為“教育部長”。他發現臺灣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還沒有將中國史和臺灣史割裂開來,於是匆忙炮製了一個“95暫行綱要”,于2006年實施。從此在臺灣,“本國史”再也不是“中國史”,“中國”也不再是“我國”。比如,以前教科書説“我國偉大詩人李白”,現在只能説“中國偉大詩人李白”。此外,荷蘭殖民統治臺灣用“荷據”,清朝用“清領”,意指佔領,鄭成功用“鄭氏王國”,對日本反而用中性詞“日治”,而不是以往的“日據”。

  鋻於“95綱要”是個暫行綱要,2008年民進黨在下臺之前,又炮製了一個加入更多“本土意識”的“98課綱”,同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面對社會壓力和課綱爭議,2009年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親自出面,宣佈“凍結”“98課綱”,責成“教育部長”重新擬訂“101課綱”。但“101課綱”維持李、扁時期的史觀,唯一的變化是增加半冊中國史,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有關敘述也多半負面。

  教科書“排獨”,早就該做了

  2012年春節,臺灣“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女兒一家回娘家拜年。郝柏村問外孫女是哪人,外孫女回答“臺灣人”。郝再問外孫女“是哪一國人”?外孫女答不出來,郝讓外孫女把課本給他細讀。郝看了外孫女的社會課本,心情格外沉重,遂投書媒體直陳教科書之害。他質疑臺教科書部分內容偷渡“大陸臺灣,一邊一國”理念,導致學生認同錯亂,貽害荼毒臺灣社會。郝柏村此言一齣,引起臺各界強烈反應,有識之士通過集會、座談紛紛聲援郝柏村,呼籲臺當局拿出勇氣排“獨”,撥亂反正,正本清源。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委員會委員王曉波呼籲臺當局把現有的9年一貫課綱與修訂過的高中歷史課綱,整個重修一遍,變成12年一貫課綱,恢復歷史教學必須有民族精神的教育內涵。王曉波認為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相信正義一定戰勝邪惡。時任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表示,臺灣、大陸當然不是“一邊一國”,臺當局首要之務應在史地教育上,完成尚未完成的撥亂反正,徹底掃除“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的遺留毒素。

  在輿論的壓力之下,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成立檢核小組,全面檢視教科書內容,並召開教科書編審聯席會議,確定今後編寫教科書原則。同時對高中歷史、社會、國文等課程綱要進行了必要的微調。比如,把“中國”改成“中國大陸”。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慰安婦”改成“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把“清代”改成“清廷”,把“接收臺灣”改回“光復臺灣”,等等。

  但是,這樣的課綱微調卻踩到了島內“臺獨”分裂勢力的痛處,他們聲稱課綱“去臺灣化”,並質疑微調程式有問題。更有人故意造謠生事,説什麼此次課綱微調,將“二二八”事件從歷史課本中刪除,並將喜馬拉雅山標示做臺灣最高峰。但實際情形是,此次課綱微調不僅沒有刪除“二二八”事件,反而將此歷史事件提升到“重點”字段,並在説明欄詳細説明瞭其發生的背景、過程與影響。而關於喜馬拉雅山的爭議,課綱內的描述為“喜馬拉雅山平均高度在8000米以上,為世界最高的山脈”,課綱中並未出現臺灣最高峰是喜馬拉雅山的論述。

  這些居心叵測的政治力量還與島內“臺獨”媒體唱和,煽動學生發起所謂抗議、陳情。民進黨籍的臺南市長賴清德説什麼,“教育部”對高中歷史課綱的修改是回到“大中國思維”云云。民進黨還表示,它們主政的13個縣市不採用新的課綱。

  教科書撥亂反正,道阻且長

  面對教科書課綱微調的爭議,臺灣的教育主管部門再三表示,微調的課綱如期于8月1日上路。同時提出3點回應:一、新舊版教科書並行,以尊重教師專業自主選書權;二、新舊版教科書爭議部分,不列入大學入學考試命題;三、即刻啟動課綱檢討程式,同步推動大家一起寫教材計劃。

  對於島內分裂主義勢力的無理取鬧,島內輿論紛紛予以譴責。臺學者質疑民進黨把手伸進高中校園,灌輸學生仇恨觀念,證實民進黨就是“反課綱學運”幕後推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在《中國評論》月刊上發文肯定説,這次微調“使得‘分離史觀’遭到了極大的挫敗,從此不再專享島內政治上的‘正確性’。經歷16年後,臺灣地區的教科書史觀發生逆轉,一場史觀的‘撥亂反正’,重新站上了發起線並開始往前推進”。

  臺北一群大學、高中生組成“抗獨史陣線”,支援高中課綱微調,並希望當局繼續“撥亂反正”,不要妥協。學生表示,民進黨執政時代大幅度修改課綱,“斬斷臺灣與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牽連”,他們才應該反躬自問。

  作家銀正雄投書媒體,質疑蔡英文已把手伸進高中校園,灌輸學生仇恨觀念,也證實她就是“反課綱學運”幕後推手。

  王仲孚教授認為,臺灣歷史教科書問題不只是用詞爭議,根本問題在於對教科書的認知。世界上所有地區的教科書都有自己的立場,所以教科書與一般的學術著作很不一樣。

  王教授憂心地表示,臺灣歷史教科書將臺灣史與中國史割裂,最大危害是改變青少年的歷史認同,進而改變他們的國家認同。李登輝曾經説過,只要有65%的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臺灣就“獨立”了。如今,最早接受李扁史觀教科書教育的年輕人已經30多歲,在很多人的認知裏,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兩岸沒有關係。臺灣歷史教育的這種後果就像癌症一樣,時間越久問題越嚴重。是到了必鬚根治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