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第五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舉行

2018年09月04日 16:19:46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原標題:黃埔精神 青年傳承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為第五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題詞“黃埔精神 青年傳承”。(人民網記者 袁悅攝影)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為第五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題詞“黃埔精神 青年傳承”。(人民網記者 袁悅攝影)

  由大中華會、上海海外聯誼會、黃埔軍校同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9月6日在香港舉行。來自海內外的黃埔師生、黃埔親友、專家學者及青年學生等兩百餘人出席論壇。 “黃埔精神 青年傳承”成為論壇的主題。論壇特意選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舉辦。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交接儀式在此舉行,一段新的歷史從這裡開始。

  讓黃埔種子播撒在年輕人心田

  論壇開幕當天,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處處都有香港中學生的身影。近200名學生身著整齊的制服,精神飽滿列隊迎賓。當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張曉明、黃埔將領和後代等嘉賓步入會場時,身著濃郁民族服飾的風笛手奏響嘹亮的迎賓曲,16名中學生身著升旗服,邁著整齊的步伐,以崇高的禮儀歡迎嘉賓,莊嚴、新穎、磅薄的氣勢震撼全場。

  作為本屆論壇籌委會主席,胡葆琳事無巨細,壓力讓她常常夜不能寐。她專程到裘錦秋中學講述黃埔歷史,同學們經過艱苦的嚴格訓練,終以完美的表現成為論壇亮麗的風景。

  會場內,學生們傾聽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講述伯父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往事,感受黃埔軍校教官葉劍英之女講述父親秉承黃埔軍校精神為民族解放奮鬥的故事,體會郭平英講述父親郭沫若的得意門生趙一曼烈士英勇抗日、壯烈殉國的英雄事跡……

  十五歲的裘錦秋中學學生梁普文説,能夠在這種場合聽到如此鮮活的黃埔軍校歷史,獲益很大。羅援少將講述一名美國軍人表達對中國軍人的由衷敬意,讓他體會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幾位前輩講到黃埔校友在抗日戰場上的英雄事跡讓他明白了無私愛國,是不惜用生命來捍衛的精神。梁普文説,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香港人,愛國愛港是與生俱來的使命,這與黃埔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黃埔人的講述,深深地感染著青少年。黃埔的種子已悄然播撒在他們年輕的心田。

  把黃埔精神傳承下去

  黃埔軍校誕生於國家民族危難之時,歷經90年風雨,在今天,黃埔精神強勁的生命力正值國家和民族所需。

  黃埔二期生胡靖安將軍的夫人、胡葆琳的母親胡嚴淑銘百歲華誕恰逢論壇開幕當天,兩岸的黃埔人同唱生日歌,為將軍夫人祝福。兩岸黃埔是一家,海峽兩岸一家人,溫馨的場面感動全場。胡靖安曾任黃埔軍校六期政治部主任,黃埔血脈在胡葆琳身上天然傳承。

  胡靖安將軍之女、全國政協委員胡葆琳説:“黃埔精神是父親留給我的精神遺産,香港的獅子山下同舟共濟努力拼搏的精神讓我更加堅強。無論黃埔精神,抗戰精神還是獅子山精神,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現在的香港很需要正能量、正面的聲音,青年學生心裏一定要有國家觀念。論壇邀請香港的青年人及學生參與,就是希望他們能夠了解和傳承黃埔精神。”

  胡葆琳是黃埔後代,她在逆境中鍛鍊成長。她説:“大概黃埔後代都有愈挫愈勇的特質,多年前我讀到徐向前、聶榮臻兩位老帥的講話時非常震撼,今天重溫,依然能夠感受到國共兩黨黃埔師生的深厚情誼。”胡靖安將軍1978年去世,32年後,她的女兒和許歷農、聶力共同發起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論壇從2010年起,已先後在臺北、北京、上海、武漢、香港成功舉辦,已經成為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巨大的兩岸民間交流平臺,在弘揚黃埔精神、促進兩岸交往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論壇上,當白髮蒼蒼的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文燮將軍將一面寫著“黃埔精神 青年傳承”的旗幟,鄭重交給胡靖安將軍的外孫、胡葆琳的兒子、風華正茂的上海市政協委員江山手中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江山説:“我從小生活在香港,身為黃埔後代,對抗日戰爭的歷史卻知之甚少。在母親的教育下,逐漸對黃埔軍校畢業的外祖父有了深刻的了解,外祖父在抗日戰爭中經常冒死深入最前線督戰並傳達委員長口喻的事跡激勵著我成長。”江山14歲赴美留學,面對個別西方同學嘰笑香港人沒有國家時,他才有了國家意識。

  接過旗幟後,江山十分激動,他表示將研究如何在自己投資的學校中進行黃埔歷史的教育,讓青年學生了解和傳承黃埔精神。

  黃埔精神沒有過時

  96歲高齡的臺灣退役將領、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將軍與女兒許琦燕、外孫許念一家三代共同出席論壇。許歷農與後代們約定,不要再祝他“長命百歲”,而是要祝他“健康長壽”,“許老爹”多次表達,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國的和平統一,而眼下,曾任黃埔軍校校長的他,最大的希望就是黃埔精神能在後輩子孫中發揚光大。

  著名黃埔將領戴安瀾在參加入緬作戰期間因傷口潰爛感染,遺恨而逝,年僅38歲。戴安瀾之子戴澄東每年都會帶著一家人祭拜父親,借此將父親所代表的黃埔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戴澄東説,父親之所以能夠舍小家、為國不畏犧牲,正是黃埔精神熏陶的結果。所謂黃埔精神,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今天看來,黃埔精神不但沒有過時,而且尤為珍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表示,“未來如何傳承和弘揚黃埔精神,是今天我們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王在希勉勵兩岸廣大青年和學生,積極參與黃埔軍校有關的活動,讓黃埔精神代代相傳,並將之發揚光大。

  黃埔軍校曾深遠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黃埔軍人曾用鮮血和生命立下赫赫戰功、不朽功勳,黃埔精神也必將成為兩岸永遠的共同記憶。國家尚未統一,吾輩仍須努力。黃埔精神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脈相承。黃埔精神,青年傳承;祖國統一,青年使命。

  成功舉辦了五屆的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展現出黃埔精神薪火相傳強大的號召力和生命力。今天的黃埔人,正在續寫新的黃埔傳奇。綿綿不絕、浩浩蕩蕩的黃埔人,還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同袍同澤,相信祖國統一的中國夢終會實現。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