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寧夏舞蹈雜技火爆寶島 精彩演出感動老榮民

2018年09月04日 16:30:39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吳敦義看望演藝團負責人

林中森慰問寧夏演職人員

演出回族歌舞

寧夏精彩雜技

陳菊到現場表示感謝

聯合報報道

吳敦義給小演員發紅包

  應臺灣高雄關帝廟委員會、財團法人武廟教育基金會的邀請,寧夏演藝集團雜技團、歌舞劇院一行38人于1月26日赴臺,深入臺灣高雄、南投、花蓮、嘉義等地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文化交流演出活動,深受南部民眾的喜愛和追捧。

  演出爆場受追捧

  寧夏演藝團體于1月26日下午從銀川直飛臺北,稍事休整後於 1月31日(即農曆大年初一)在臺灣高雄市舉行的首場演出,就博得了開門紅,觀眾反映異常熱烈,本來能容納1000多人的露天劇場,觀眾竟達3000多人。其中雜技“蹬傘”、“空中體操”、“柔術滾燈”和回族舞蹈“大紅燈籠高高挂”、“色倆目”、“傘韻”等節目,深受觀眾喜愛。

  此次赴臺灣巡演的文藝節目共有28個,演出26場次,回族舞蹈與雜技穿插表演,每場演出1小時40分鐘,場場爆滿。18名雜技演員中,有12名小演員是從寧夏藝校雜技班選出來的優秀學員,最小的僅有10歲。演出過程中,有許多熱情觀眾多次給演員贈送郵票、明信片等紀念品。每場演出結束後,都有許多熱情的觀眾給演員送水果、飲料和冰激淩等,主動上臺要求演員簽名並與演員合影留念。在高雄、南投、花蓮、嘉義等市縣演出時,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高雄市長陳菊和許多商界人士都先後到現場觀看演出、慰問看望演職人員併合影留念。

  臺島掀起“寧夏風”

  本次演出,也受到了臺灣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臺南、高雄、南投等十幾家電視臺以及《聯合報》、《民眾日報》、《焦點新聞》等報紙和網站等媒體,對寧夏民族歌舞雜技演出情況進行了宣傳報道。在演出預熱階段,邀請方在高雄舉辦了由《聯合報》、《民眾日報》、《焦點新聞》等報紙和“中視”媒體參加的新聞發佈會。會後眾多媒體紛紛刊發宣傳報道,1月29日,《聯合報》頭版頭條刊登新聞,題目為《寧夏演藝團來臺 春節看回民舞姿》,並附上一幅美麗的回族姑娘跳舞的劇照。報道中評價:“寧夏演藝團赴臺,讓臺灣民眾更了解大陸多方面的文化,讓臺灣民眾春節更高興。婀娜多姿的回族舞蹈不僅提供了民眾春節期間的休閒盛宴,也促進了兩岸文化交流”。高雄市榮民之家專門致“茲感謝寧夏演藝集團蒞臨本家舉辦敬老關懷活動,嘉惠榮民,特贈此狀,以表謝忱”的感謝狀。獨具特色的回族歌舞雜技在島內掀起了一股“寧夏旋風”。

  寧臺兩地一家親

  為照顧回族演員的飲食,邀請接待方專門為演員提供了住宿的公寓,裏面衛浴、廚房、餐廳一應俱全,演員們每天可以自己買菜做飯。公寓周圍環境清雅,交通便利,每天都會送來水果、糕點以及洗漱用品。團長姚新寧講,他們經常要到菜市場採購牛羊肉,認識了一位老年攤主,老人家極其熱情,每次遇到他們來買菜買肉,都要多給一些。有時看到演員們忙,就讓他們寫個條子,標明需要購買的東西,然後親自送到公寓。入臺第二天,關帝廟委員會主委黃福隆先生安排了歡迎晚宴,暢述兩岸同胞同根同祖親如一家的情懷和期盼早日和平統一的願望,雙方都衷心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文化交流演出活動,使更多的臺灣民眾了解祖國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在臺期間,演職人員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臺灣民眾親如一家的真誠和熱情。臺灣交通壓力較大,但交通秩序井然,遵守交規、相互謙讓已經成為廣大民眾的一種自覺習慣。演職人員接觸的政要、民間組織成員、導遊、司機、餐館老闆及購物攤主等各階層人士,對演職人員都非常熱情友好。另外,邀請方還利用演出期間休息的時候,安排演職人員到臺北、臺南、墾丁及日月潭、新竹六福村等地考察參觀,讓他們有機會領略臺島風俗民情。

  義演感動老榮民

  正月十五前後,邀請接待方專門安排寧夏演員們為“岡山榮譽國民之家”、“高雄市敬老院”、“高雄市殘障兒童福利院”舉行了專場演出。2月16日在敬老院的演出中,發生了非常感人的一幕。姚團長回憶説,當天到敬老院準備了12個節目,演出結束後,演員們換下演出服準備離開,但臺下的老人們不願離去,一遍又一遍地鼓掌,演員們也深受感染,不顧勞累又換上演出服,增演了3個節目,老人們非常感動。

  此次赴臺演出還在臺北遇上了寧夏老鄉孫先生。孫先生的父輩從1949年到臺灣,如今父輩已不在世,後代還有6家在此定居。近幾年,孫先生經常回到永寧縣望遠老家探親,他熱情地接待了家鄉親人,用銀川話共敘家鄉變化,並借此機會通過寧夏演職人員向家鄉父老鄉親問好。

  此次為期一個月的文化交流活動是寧夏演藝集團促進寧臺友好往來、加強兩地文化交流的又一次有益嘗試,也是文化體制改革探索走市場化的成功案例。寧夏雜技在臺灣中南部地區已演出四年,深受民眾喜愛,再融入一部分回族特色的舞蹈,雜技與舞蹈首次結合,更好地展示了寧夏多元包容的民族文化特色。(嚴玉琴 許東亮)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