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林樹哲:不回報社會 賺再多錢都沒價值

2014年08月01日 10:25:0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他白手起家,成為商界的一個傳奇;他回報社會,公益善舉遍及全國;他説,商人不僅要賺錢,而且要賺大錢,更要有水準地花錢——

  東南網3月31日訊(記者 薛輝) 第一位回閩投資創業的港商,率先打出福建第一則商業廣告,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公益善舉遍及福建乃至全國各地,銀紫荊星章獲得者……福建人提起林樹哲,總有很多話要説。

  這個在改革開放之初便敢於吃螃蟹來閩的南安籍港商,30多年來已成為商界的一個傳奇人物。

  從上世紀70年代懷揣著10元港幣隻身前往香港闖蕩,到今日南益集團的輝煌,林樹哲一直未改的,是敢拼會贏的闖勁和對家鄉不捨的牽掛。

  近日,我們有幸前往深圳,聆聽林樹哲先生講述他和福建難以割捨的情緣。

  “有夢想才能開天闢地”

  剛到香港時,林樹哲從搬運工做起,並把這當成夢想的起點;多年後,林樹哲用這句話來概括自己入境後的初步創業

  1974年,林樹哲獲准赴港定居。他懷揣著僅有的10元港幣,隻身前往香港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初到香港,這裡的繁華讓林樹哲震撼。不過,這裡也為他提供了一個可以實現自己夢想的舞臺。

  他從零開始,進了旅港實業家呂振萬先生創辦的織造廠,當起工人和貨倉的搬運工。這個從南安走出來的年輕人,從不把這個最底層的工種當成苦差,而是他在香港成就夢想的起點。林樹哲從這個別人看來只是苦力的崗位上,很快就上升至工廠管理層。

  1976年,林樹哲和朋友合辦了一個小型的針織廠,雖然也就十幾二十來個工人,但生意紅紅火火。不久,呂振萬改造屬下的南益織造廠,誠邀林樹哲等加盟,兩家公司合併為一家。林樹哲全面出掌改組後的南益織造,並從此開始了自己事業的新天地。

  而今的南益,已經成為在國內和國際上頗有名氣的集團企業。

  “敢於吃螃蟹是因為信任”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林樹哲滿懷對祖國的信心回到泉州投資,建成了泉州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併為福建創下多個“第一”

  為什麼敢在上世紀80年代來閩投資?

  林樹哲笑著説,大家叫他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敢吃螃蟹是因為信任,相信國家,相信家鄉的改革開放之路。”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人對投資迷失了方向,可林樹哲卻攜鉅資專門從香港乘飛機到內地加大投資。

  當時,國門剛剛敞開,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前景抱著觀望的態度,而林樹哲卻滿懷對祖國前途的信心。在呂振萬董事長的支援下,1980年12月,林樹哲率先跨越羅湖橋,在泉州南安官橋租用了一座僅800平方米的簡陋車間,引進112台織機,招聘152位員工,創辦了被譽為“閩南第一枝報春花”的南豐廠。

  林樹哲説,那時的基礎設施確實很不完善,遇上停電,工人們就在燭光下堅持生産;通信落後,想搖一個電話與香港聯繫,要經過層層轉机,費時大半天……但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林樹哲披掛上陣,下車間、裝貨、運輸、報關,樣樣親力親為,帶領香港和內地的員工共渡難關。一年後,他們終於站穩腳跟,打開新局面。

  “1984年,我們已經發展成為泉州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在開張前,我們想要在福建日報上刊登一整版的商業廣告,可誰都不敢批,最後還是當時的項南書記特別批准的!”林樹哲談到這段往事,十分感慨。

  1989年的一天,林樹哲等人從香港包機返鄉,這不是一趟普通的工作視察,而是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完成他返鄉投資的第二大戰略部署——首期投資3億港元建設蟠龍綜合工業開發區,為福建創下又一個“第一”。開發區首期佔地1800畝,南星、華紡、南益紡織、南泰、南榮、環球花卉等公司也在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之後,南益集團又在泉州市區相繼創立南海、南建、南洋、南新、南明等企業。

[責任編輯:宿靜]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