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滾圖

《忐忑》走進臺灣:驚艷背後的那扇門

2014年08月01日 10:29:13  來源:
字號:    

《忐忑》演唱臉譜圖

  走進臺灣 民眾驚艷

  2月22日,現年36歲的大陸旅德歌手龔琳娜受邀赴臺獻唱在大陸一夜爆紅的神曲《忐忑》。

  “我的身份是民歌手,雖然歌曲很另類,但我也要傳達中華傳統的感覺。”當天,龔琳娜身著青花瓷圖案的中式傳統服裝出現在桃園縣舉行的“客家之歌”大型綜藝晚會上。一曲《忐忑》唱畢,滿堂喝彩,全場沸騰。臺灣民眾驚呼過癮:“頭一回聽到這樣的演唱!”臺灣媒體也感嘆:《忐忑》融合中國傳統音樂和文化,令人驚艷。

  對於大陸民眾來説,《忐忑》何嘗不是一個另類呢?表情誇張,唱腔怪異,沒有歌詞,好似自言自語、又像胡言亂語一般。一時間,網路瘋傳,模倣者眾多:有梁靜茹版本、王菲版本、郭德綱版本……

  最想不到的是,湖南衛視今年的元宵晚會上,一群70多歲的老頭老太也加入挑戰行列,不僅扯著嗓子唱“阿姨壓抑啊帶把刀”,連鬥雞眼也一併模倣了,讓人捧腹不止。

  打破傳統 歌變活了

  説到《忐忑》這首歌,龔琳娜介紹説,《忐忑》以笙、笛、提琴、揚琴等樂器伴奏,融合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種音色,在極其快速的節奏中變化無窮。

  “這首歌對我來説,很有力量和幽默感,它是在歌唱一種生命力。”龔琳娜説。

  “我唱歌就進入歌的靈魂世界,早把自己丟在一邊。重要的是如何把歌的生命傳達,我自己投入了,歌就會變活,聽眾就會感受到。”在她看來,音樂是多種多樣的,人的情感也是多種多樣的,真誠真實最重要。

  “民歌的歌者,既不能丟掉根性,又要開放的學習和交流,從真實的、真誠的、高級的藝術內涵發展、創新。我的嗓音是開放的,無論怎樣的形式、怎樣的方式,只要能夠深入音樂,我就會努力地尋找各種途徑。”

  早在2000年,龔琳娜就獲得了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銀獎。之後,在音樂發展上遇到瓶頸的她遠赴德國,尋找突破。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民族音樂要發展就必須放開去做,不能局限于一種模式。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發展創新,新藝術歌曲是我的努力方向。”龔琳娜説。

  深入音樂 放手創新

  應該説,《忐忑》最初被關注,是因為它太怪異了,網友們覺得搞笑甚至“嘩眾取寵”,大多懷著戲謔的心態傳播它。但是《忐忑》真的就是“搞怪”的東西嗎?

  傳統的民歌唱法通常偏美、甜、亮,而《忐忑》無疑是打破傳統民歌形式的大膽嘗試。事實也證明,經過創新的中國傳統音樂,其傳播速度和廣度,是多麼的驚人。

  《忐忑》的火爆,對於那些至今活躍在民歌舞臺上的歌唱家來説,對於民族音樂的創作者們來説,會不會有所啟發?中國的民歌是不是一定要“哥哥妹妹”?中國的民歌是不是一定要中規中矩?中國的民歌是不是一定要“千人一聲”?

  當前,世界音樂都在融匯創新。中國民族音樂也需要創新,需要理念創新,需要與新技術融合,需要新的火花和新的碰撞。

  悄然間,《忐忑》的網路引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驚艷之後莫要忘記,這扇門後還有更寬廣的世界。

[責任編輯:薛白璐]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