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刀癡”臺胞陳榮樑研制中國傳統刀劍制作的故事

時間:2017-05-05 17:05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5日陽江訊 陳榮樑:號竹本,自嘲為“笨”,來自寶島臺灣,好文尚武,擅書法,練習劍道30余年,擁有6段稱號,因為酷愛刀劍,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潛心研究復原古法刀劍鑄造技術,扎根陽江研制傳統刀劍制作,以癡心自行煉制玉鋼並以復原古秘技鍛打刀劍而稱著。

陳榮樑的古法煉鋼爐

  在參觀陳榮樑的鑄刀廠時,發現整座廠房與現代化根本不沾邊,沒有高大的建築,更沒有可供研究和做實驗的研究室,有的是上世紀50年代“大煉鋼鐵”時遺留下的土鋼爐和由紅土磚砌成的煉鐵爐,空氣錘也是1965年河南安陽鍛壓設備廠生產的。

  來去匆匆的過往行人可能不知道,這家不顯眼的簡易廠房就是陳榮樑成功復原古法刀劍鑄造技術的地方。

  

紅土磚砌成的煉鐵爐

  談起陳榮樑執意鑽研復原古刀劍鑄造技術的經歷,還要先從他修習劍道說起。

  陳榮樑自小出于對劍道的喜愛而開始練習,經過勤學苦練,獲得了劍道6段資格。練習劍道須用武士刀,但日本產的武士刀價格昂貴且一刀難求,而其他國家生產的刀都無法與日本刀相比。陳榮樑初衷就是為了能有一把屬于自己的刀劍,憑著對鑄造刀劍的癡心和執著,陳榮樑踏上了艱辛的鑄刀路。

  他認為,無論作為兵器,還是工藝品,刀劍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于是,上世紀90年代末,他不顧親友的勸阻,來到了以刀剪而稱著的廣東陽江求教名師。他始終堅信所謂“世界第一”的日本制刀工藝,根源是在中國大陸。所以即便這項傳統工藝在大陸幾近失傳,陳榮樑仍然決定要來這里進行鑽研中國傳統刀劍鍛造技術。

  但萬事開頭難。當時的情況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他自己心里也沒有底,復原古法刀劍鑄造,到底能不能成功呢?“傳統的刀劍鑄造工藝,一些文獻和出土文物都有過記載。”陳榮樑說,“就古書記載來看,這門手藝從光緒年間就已存在,再早就無從可查了。只可惜,經過一些朝代的文化變革,以及時代文明的發展,古刀劍鑄造技術並不被看好,致使這門手藝失傳良久。”

  手工鍛打高碳鋼折疊刀

  一年時間下來,陳榮樑意識到鑽研鍛造技術的道路是艱辛的,他發現陽江的鑄刀者都是用現代機械代替手工,流水線做出來的刀並沒有達到他期望的品質要求。于是,認真研究專業刀書上的理論,經常與陽江老一輩刀劍鑄造愛好者交流、鑽研古法鑄劍方法,反復品味,思考得失,大膽構想鑄刀的每個細節、每個步驟,不斷實踐,並到美國、德國、日本等著名刀劍研制國家進行學習交流,曾拜會日本刀匠協會會長月山貞利、日本武士刀名匠松田菊男等,尋求鑄刀要領。在4年半中,因實踐不滿意而丟去的刀胚就達400余把。他說“剛開始我不懂鍛造,一邊理論學習,一邊反復在砧鐵上練習制作,慢慢掌握技巧後,就開始上手鍛造” 。經過了6年的不懈努力,認知終于涅槃重生:他燒制出了第一塊中國本土玉鋼!從此他邁入了全方位的鑄刀進程。

  陳榮樑(右)與日本刀匠協會會長月山貞利(左)交流

  2006年,陳榮樑成功地用傳統技藝鍛造出了一把趨于理想的高碳鋼折疊刀,並且成功地燒出期待已久的燒刃紋,竟與日本傳統制刀師制作的刀無分上下,潔凈明亮,色彩鮮明。同時在燒刃及研磨上,亦獲得重大突破;刃紋上的氣線、沸線一一明顯呈現,嘗試各種刃紋的燒法技術也漸趨穩定清晰;其獨創的熱處理技術,幾乎將刀的各項要求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一把由中國人自己制造且能媲美日本高級刀師作品的日本“真劍”,就在陳榮樑的汗水中,成功地使這門失傳已久的鍛造、復原古刀劍的手藝展現在國人的面前。2007年,陳榮樑首次參加美國亞特蘭大國際刀剪展會,其傳統制作的刀劍產品獲得同行的高度讚譽,從此中國陽江“竹本刀劍”名揚海外。從2007年至現在,陳老僅參加美國亞特蘭大、紐約、拉斯維加斯等城市每年的國際刀剪展會達10余次。他說:“每次赴美國參展,2、3天時間產品就賣光,很受歡迎”,他還引用了美國刀剪代理商巴比對其產品的評價說:“全世界的刀劍,美國的好,比美國好的是德國,比德國好的是日本,比日本更好的就是中國大陸的‘竹本刀劍’”。

  參加美國亞特蘭大國際刀剪展會

  從他初來陽江至現在時隔近20年,陳榮樑回憶起當年的決定,自豪依然滿溢,對刀劍之情總是有說不盡的話題。因為他的認真和執著,所以成功復原了中國古刀劍傳統鍛造工藝,在現代中外刀劍研究史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2012年9月,獲得了廣東省人社廳授予的“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並正在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榮樑獲省頒發證書

  在談及今後工作和生活時,他說,陽江現在發展得很好、變化很大,刀剪五金行業有基礎,在這里認識很多同行朋友,舍不得離開。同時,很感激臺辦部門一直以來對他的關心和幫助。他還說,將繼續留在陽江發展,繼續挖掘和完善中國傳統刀劍古法制作這門技藝,並同時尋找大陸有緣之人接班,讓這門手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中國臺灣網陽江市臺辦通訊員雷穎恆)

  

分享到:
編輯:廣東臺辦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