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扎身甘肅 賣瓜子賣出億萬富翁

時間:2007-12-17 10: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市斤瓜子竟然相差60元新台幣,33歲的林墾就像發現了一座金山,渾身的熱血都在往上涌!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到大陸去、到甘肅去採購瓜子。然而,做小本生意的他,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幾乎沒有什麼積蓄。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林墾開始四處尋找股東。然而,由於當時兩岸的貿易剛剛開放,許多人都在觀望,不肯出資。萬般無奈之下,林墾想用房子和車子作抵押向銀行貸款,這在家裏引起了軒然大波。

  採訪(林墾補1)我媽知道説,把我叫到旁邊去,非常沉重的跟我講,小弟,你要是到大陸去,你要是弄得空空兩手回來,買一棟房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你要是真的失敗回來的話,你不要怪我沒有警告過你。就是説先給我打個預防針,告訴我,到時候我失敗回來的話,不要怪他們,不要拖累他們這樣,

  然而,家人的一致反對並沒有讓林墾回心轉意,他就像吃了秤砣鐵了心,非要搏一把不可。

  採訪人在創業的時候,都有一股傻勁,那個荷爾蒙大概分泌上來以後,那股傻勁、那股衝勁,誰也拉不住。我就跟我媽講説,你放心,我説我回來要不行的話,我頂多狗死狗埋、鹿死鹿埋,我頂多開個計程車,我一樣可以過日子,我一樣可以把錢賺回來。

  看到林墾義無返顧的樣子,他的父母非常著急。考慮到林墾的兄弟姐妹中,他和二姐感情最好,父母便讓林墾的二姐出面勸説。然而,沒有想到的是,經過幾次談心,聽了林墾合情合理的市場分析,二姐不僅沒有説服林墾,反而站到他的一邊了。

  採訪林墾姐姐因為我弟弟我比較了解他,我知道他是一個,就是説肯做事,然後就是説絕對不會説,拿了錢然後做一些好像就是亂投資,然後就是不負責任,他絕對不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很信任他。

  雖然家人仍舊無法接受林墾的做法,不過,經過二姐幾次三番的苦苦勸説,總算勉強同意林墾把房子跟車子抵押出去,換來了400萬元新台幣的貸款。看到弟弟貸到的資金還是不夠,二姐又狠了狠心把自己家多年積攢的15萬美元全都交給了他。就這樣,1988年8月,林墾終於踏上了他的冒險之旅。

  在去甘肅的火車上,年輕的林墾心裏並不平靜,畢竟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甘肅,那裏的瓜子到底是不是像大家説得那樣好呢?自己的命運到底會不會從此徹底改變呢?口袋裏的錢可是自己和二姐的命根子啊,這個33歲的男人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

  採訪就是那種不安,你想想看,我當時的情況,我把所有房子賣了、車子也賣了,還有分期付款。我那時候想説,如果我失敗了,這個錢我怎麼還我姐。小孩子讀書的錢怎麼辦,而且我女兒馬上就要生了,我太太那時候肚子已經大了,奶粉錢怎麼辦。太多太多的那種壓力,就是説涌上腦袋的時候,有時候我都不敢去想,

  到蘭州後,林墾聽説市郊的民勤縣出産的黑瓜子是當地最好的。於是,他就馬不停蹄直奔民勤,一路上,心裏還是有些忐忑。剛到民勤,林墾就看到一位婦女正在晾曬瓜子,這個專程來採購瓜子的臺灣商人頓時目瞪口呆。

  採訪(林肯)我一看到以後,興奮起來,那包瓜籽是原裝原貨,黑白分明,標準的鳳眼瓜籽,那我又把它磕開以後,它兩邊的肉白白的,裏面的仁白白的,飽滿,然後每個都很均勻,是新鮮的。我愛不釋手,心裏非常得高興,我説,我終於找到了,就是我要的東西。

  甘肅省民勤縣地處沙漠邊緣,日照時間長,溫差大,這樣獨特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出來的黑瓜子,片大、皮薄、板平、肉厚、烏黑髮亮、這樣優質的大瓜子讓林墾的心裏樂開了花,什麼旅途疲勞、什麼水土不服,什麼離愁別緒,統統被他拋到了腦後。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裏,他又是收購,又是晾幹、篩選、驗磅,甚至連釘麻袋都親自上陣。

  1988年12月10日,對於林墾來講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從民勤縣採購的300噸黑瓜子運到了臺灣,恰逢臺灣農副産品訂貨會開幕,林墾跟他的蘭州黑瓜子剛一亮相,飽滿的外形,甘香的口感立刻就引起了轟動。

  採訪第一個貨櫃到,一下子就搶空了,那個在臺北造成那種轟動。那時候我們賣到多好,賣到一倍的價錢。那時候很牛,現在想起來多舒服,看你順眼,我才賣給你。看你不順眼,錢沒帶夠,看你尖嘴猴腮樣,我還懶得賣給你。以前跟我討價還價,我也懶得賣給你。我那時候就是出了一口大氣。

  300噸蘭州黑瓜子沒出幾天就被搶購一空;林墾也成了臺灣工商界的名人。他的瓜子被人們稱為“真正林家的貨”,後來,林墾索性就把他賣的瓜子定名為“正林瓜子”。

  採訪我現在做夢都還在想,那時候賺錢怎麼賺的。講實話我認為説是有點過了。因為我認為我這樣子的付出,應該是能夠賺到三四十個百分點,我就很滿意了。可是那次讓我賺了翻番以後,讓你覺得很意外?很驚喜?我覺得有點多了,太高興了,有點中大彩的感覺。

  中了大彩的林墾不僅還清了二姐的15萬美元,收回了抵押的房子跟車子,而且還吸引了不少股東,當初擔驚受怕的家人這一回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嘗到了甜頭的林墾幾年之後再次來到甘肅,這一回,他左右開弓,一邊租下了三千畝土地種植黑瓜子、美葵瓜子;一邊又從臺灣運來專門的機器就地加工正林瓜子。一個從沒有炒過瓜子的臺灣人,他到底要幹什麼呢?原來,林墾嫌原材料貿易門檻太低,他要生産屬於自己的産品,就地銷售,逐步佔領大陸市場。1996年,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正林瓜子”在蘭州正式生産了。看著自己機器不停地運轉,林墾似乎看到了財源滾滾而來。然而,就在林墾憧憬未來的時候,一個意料之外的問題出現了。

  採訪第一天炒瓜子的時候,我可以從第一分鐘,講到最後一分鐘,我記得非常清楚,洗都不知道怎麼洗,鹵了半天也鹵不出來,到最後終於鹵了出來,開始去炒的時候,我都快笑死了,第一鍋炒出來的時候,我們興奮的,我們跟幾個員工,大家邊唱歌,排在一起唱,唱我們的正林之歌,希望第一個鍋瓜子出來之後,紅紅火火,又可以做紀念品,相機都準備好了。結果呢,煙冒出來以後,我説那是蒸汽,不對,蒸汽怎麼會青色的,鍋一停以後,我的天,全炒糊了,炒糊了就加水。水又不能夠直接往裏面加,我就跑回家裏面,把加濕器拿來往裏面灌。往風口裏面灌,加濕器進去以後,再炒,根本就無濟於事,已經糊了就糊了。

  原來,林墾以前只是做過生瓜子的貿易,壓根沒有用機器炒過瓜子,他本以為炒瓜子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按照臺灣機器的説明書操作就行了,然而他並不知道,臺灣和蘭州海拔不一樣,完全按照臺灣的方法烘炒,根本行不通。於是,他憑著感覺調整了炒爐的溫度和烘炒的時間,繼續他的炒做。可是,瓜子仍舊糊鍋。看著一鍋一鍋的瓜子被倒掉,林墾十分心疼。

分享到: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