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書畫名家蘭州揮毫潑墨

時間:2012-10-19 0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18日,“相約蘭大 寄情翰墨——第二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藝術交流暨學術研討會”在蘭州大學舉行。圖為臺灣書法家謝諤揮筆即就四個大字“蘭州之盛”。丁思 攝

  18日,蘭州大學圖書館成了兩岸書法家“切磋”技藝的競技場。臺灣書法家謝諤揮筆寫就“蘭州之盛”,謝季蕓用毛筆鐫刻《詩經》佳句;而大陸書法家以毛筆作畫,形象生動的水墨畫躍然紙上。

  當日,“相約蘭大寄情翰墨——第二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藝術交流暨學術研討會”在蘭州大學舉行,該研討會由臺灣世界華嚴學會、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和考古研究所主辦,來自臺灣書法教育學會等17位著名書法家和大陸學者參加,現場展示了中國大陸各省區、臺灣地區書法家的多幅作品。

  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李恒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説,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我們的文化從未中斷,漢字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由此産生了世界獨特的書法文化,被海內外民眾所熱愛。文字也是兩岸文化共同擁有的,通過這樣的交流,以此增強彼此了解。

  談及兩岸書法差異,李恒濱説,臺灣地區的書法更為傳統一些,大陸則更有創新精神。

  臺灣書法教育學會副理事長謝諤説,兩岸書法的章法和字體各有特色,臺灣地區書法發展蓬勃,特殊的漢魏合體目前在大陸不多見,大陸要發展書法稍微困難的是文字的應用。

  謝諤還説,臺灣的民間書會很多,最近又新成立了一個新的“碑林促進會”。雖然很熱絡,但臺灣地區的年輕人對於漢字的傳承並不夠,尤其是受到電腦、電子産品的衝擊。

  書法家李恒濱也提出“擔憂”説,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微電子的普及,很多人不寫字,對漢字和書法越來越陌生,缺少這方面的學習和訓練。年輕人缺乏對這些方面的學習,“書法藝術和文化傳承,是我們的國粹,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李恒濱説,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中文化復興很重要。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傳播著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和理念,它不光是一個愛好和藝術手段,蘊含著民族的精神,兩岸都應更為重視地學習和弘揚。

  李恒濱介紹,臺灣地區與蘭州大學交流頻繁,“第一屆學術研討會”于2008年舉辦,並期待下一屆能在臺灣籌辦。兩岸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著一樣的任務,通過高校搭建平臺,促進兩岸文化共同發展。(記者 丁思)

分享到:
編輯:段方君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