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聚焦“陸上三峽” 關注新能源探尋絲路文化

時間:2012-05-31 09: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30日,海峽兩岸“陸上三峽行”媒體採訪團赴甘肅酒泉,關注新能源發展。圖為臺灣媒體記者在酒泉市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區採訪。丁思 攝

  中新網蘭州5月30日電 (記者 丁思)聞風而動,與光共舞,有著“西部陸上三峽”之稱的甘肅酒泉風電基地和新能源發展備受媒體關注。30日,海峽兩岸媒體採訪團抵達甘肅酒泉,探討交流兩岸新能源發展當下面臨的困難和合作。隨後還將探訪敦煌莫高窟和鳴沙山、月牙泉,感受絲路文化的神秘魅力。

  此次海峽兩岸“陸上三峽行”採訪活動由甘肅省臺灣事務辦公室組織,臺灣中天電視臺、臺灣中國時報等7家媒體記者受邀參加。當日上午,酒泉市能源局副局長韓兆省接受兩岸採訪團訪問。

  韓兆省介紹,酒泉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酒泉市風電發展從1996年開始起步,先後經歷了試驗、起步、集群跨越發展三個階段。

  截至目前,該市已共建成風電場35個,全市風電裝機規模達到550萬千瓦,在建風電項目裝機容量達64萬千瓦,獲國家、省上批准開展前期工作的風電項目總規模達到400萬千瓦,計劃年內全部建成,到年底全市風電裝機規模將突破1000萬千瓦。

  當日下午,兩岸媒體採訪團還參觀了酒泉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區,並針對臺灣風電發展現狀的技術和合作問題進行交流探討。

  臺灣工商時報大陸新聞中心副主任康彰榮提出“如何破解臺灣濕潤氣候對風機損耗”的問題,臺灣中國時報記者藍孝威則關注“如何利用企業廠商交流平臺開展兩岸合作”,並給出自己的建議。

  藍孝威説,建議兩岸的新能源廠商能利用每年高科技産業洽談會的平臺,創造更多的技術資訊交流管道,開展科技合作。“兩岸之間新能源技術雖各有優勢,但發展中還是會遇到很多新問題”,康彰榮則建議説,兩岸要在技術層面上開展更多的“技術研討會”。

  與此同時,面對酒泉新能源基地今後發展趨勢及規劃,酒泉市能源局副局長韓兆省則説,“十二五”期間,該市新能源發展目標是為全市電力裝機達到330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光電裝機達到200萬千瓦,調峰火電及熱電裝機達到960萬千瓦,水電及抽水蓄能電站裝機140萬千瓦。

  完成以上裝機目標,到2015年,該市年發電量將超過840億千瓦時,這些電能計劃通過特高壓等骨幹電網工程外送70%,通過發展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就地消納30%。

  甘肅省臺辦副主任孫志仲介紹,本次採訪活動不僅宣傳擴大了酒泉新能源建設的光電新藍圖,還為兩岸合作和技術創新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

  據悉,本次兩岸媒體採訪團還將走訪瓜州風電場、敦煌光伏發電場、敦煌莫高窟和鳴沙山、月牙泉等。(完)

分享到:
編輯:段方君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