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閩臺陳靖姑文化節側記
3月7日至8日,由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 福州市委宣傳部、福州市臺辦、倉山區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福州)陳靖姑文化節在福州舉辦。臺灣38位專家、學者和表演藝術家來榕參加。
3月8日上午9時許,臨水夫人祭頌大典在舞龍舞獅表演中拉開了序幕。89人組成祭祀大典表演隊伍,把臨水夫人神像請到現場安座,司儀官高聲頌揚臨水夫人的功德。在古樂聲中,兩岸臨水夫人宮廟的代表,虔誠而莊嚴地將各自帶來的香土,匯集到臨水夫人神像面前的香鼎內,代表著天下臨水夫人的信仰都聚集在一起。祭祀團分別按照初獻、宣讀祭文、亞獻、終獻等禮儀進行祭祀。祭祀大典之後,民間臨水夫人科儀傳承人進行臨水夫人祈雨表演,惟妙惟肖地再現了陳靖姑在閩江中為民脫胎祈雨的感人一幕。
頌典活動結束後,兩岸陳靖姑相關的廟宇負責人、專家學者、演出團隊,在南江濱公園內共同植下閩臺民俗文化交流林。臺灣學者邱清涼用DV機記錄了全程,他高興地告訴記者,“能參加這次陳靖姑民俗文化節非常榮幸,回去後我要向親朋好友詳細介紹此次榕城之行。”
3月8日晚,“臨水之光——陳靖姑民俗文化展演”活動亮相金山榕城廣場,《臨水辟邪劍》、《十二婆姐陣》等節目,優雅的樂音、樸素自然的表演讓觀眾領略了臺灣民俗文化的魅力;漁鼓歌舞《人道的音符》、《陳靖姑》閩劇片段、福州伬唱《歌唱臨水陳夫人》等節目,以陳靖姑生平事跡為素材,融入了福州本土元素,展現了福州民俗文化特色,精彩的展演吸引了眾多民眾駐足觀看。
3月7日下午,閩臺陳靖姑文化論壇在融僑水鄉酒店舉行,來自海峽兩岸50多位民俗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陳靖姑文史意涵、文化藝術與時代意義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與會專家、學者從歷史角度分析認為,陳靖姑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抗爭、奉獻、犧牲”三種可貴的精神,至今影響深遠。目前,陳靖姑信俗已被列為國家級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陳靖姑文化是中華傳統民俗優秀文化的一部分,要加強宣傳弘揚力度,使之成為海峽兩岸民俗文化藝術攜手合作的典範。
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福州市陳靖姑文化研究會、臺南縣“麻豆十二婆姐文化深耕計劃專案”代表還簽訂了閩臺交流合作備忘錄。 實習生 邱遊惠 本報記者 王鳳山 通訊員 王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