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少數民族參訪團到貴州六盤水開展交流活動

時間:2014-08-25 14:50   來源:台灣網

  臺灣少數民族參訪團到貴州六盤水開展交流活動

  臺灣少數民族參訪團到貴州六盤水開展交流活動。(圖片來源:六盤水市臺辦)

  台灣網8月25日六盤水消息 應六盤水市邀請,臺灣少數民族參訪團在立法委員孔文吉先生率領下,于8月12日-13日來到六盤水開展“六盤水臺灣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交流”活動。六盤水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新旺拜訪了孔團長一行,並希望孔團長為兩地交流,尤其是少數民族交流多穿針引線,多作宣傳。參訪團一行與六盤水彝(族)學會、苗(族)學會、布依(族)學會及白(族)學會座談,暢談兩地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的現狀、經驗和心得。貴州省臺辦副主任代玲到會並作了重要講話。

  苗家風情讓人醉

  8月12日上午,參訪團一行到六枝梭戛生態博物館參觀。梭戛長角苗的民風、民俗、民居、飾品等讓代表團成員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與長角苗的民間演奏家及小朋友合影。為歡迎遠道而來的嘉賓,苗族同胞向他們演奏了箐苗原生態音樂,挑起了富有長角苗特色的民族舞蹈。臺灣少數民族歌唱家馬賽?羅賓即興延長了臺灣歌曲《阿里山姑娘》和《我們都是一家人》,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彝家歡唱迎客歌

  麻郎垤村位於盤縣淤泥鄉西部,村寨分佈在雙龍河兩岸,沿河傍山而居,是一個純彝族村寨,是一個以唱山歌名揚四方的古老村莊。“麻郎垤”在彝語裏是指“四面環山、交通不便、條件很差的地方”,有“打不開、封閉、保守、落後”的意思。麻郎垤彝文化保存完整,尤以畢摩文化、婚俗文化、節日文化、酒禮文化、歌舞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建築文化較為完整,其中,畢摩文化中的彝文經書號稱彝族人民的“百科全書”。源遠流長的彝族山歌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達體舞素有“東方迪斯可”之稱。婚俗文化中的酒令歌被譽為天籟之音。該村有著“民族文化歌舞之村”的美譽。2011年,被六盤水市命名為“特色文化村”。2012年榮獲貴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

  8月13日,參訪團來到麻郎垤村,考察麻郎垤彝文化的傳承保護。熱情的彝族同胞除了向臺灣客人介紹了他們在彝族文化保護傳承的經驗,還向他們展示了能歌善舞的一面,彝族山歌對唱、酒令歌、勒勒舞、達體舞等讓客人們流連忘返。彝族運動盪鞦千、磨磨秋也讓客人感到原來成年人也可以這麼快樂!(台灣網六盤水市臺辦通訊員 陳龍遠)


編輯:馬一娜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