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時媒體集團採訪組赴雅安開展專題採訪拍攝

時間:2013-11-22 14:01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時媒體集團採訪組一行在雅安採訪拍攝“4.20”地震災後重建規劃展。(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11月22日雅安消息 日前,臺灣中時媒體集團採訪組一行10人赴雅安開展專題採訪拍攝。在一週的時間裏,臺灣中時媒體集團採訪組一行足跡遍及雅安雨城區、名山區、天全縣、寶興縣、蘆山縣、滎經縣、漢源縣、石棉縣“二區六縣”,對雅安“5.12”地震及“4.20”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規劃及建設情況、旅遊産業情況、熊貓首都、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歷史悠久的茶馬文化、獨特的民族民俗文化、知名美食以及城市風貌、歷史文化等進行了專題採訪拍攝。

  今年初,雅安雖然遭受了“4.20”地震襲擊,但是災難並沒有擊跨雅安人民,現在的雅安基礎設施、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正在迅速全面恢復重建和加快發展之中。生態雅安,熊貓首都,依然美麗、仍然安全,這裡自然生態保存完好,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雅雨、雅魚、雅女“三雅”名片充滿迷人魅力。

  採訪組一行在雅安的採訪拍攝工作非常圓滿順利,臺灣“中國電視公司”副總經理胡雪珠説:“在經歷了“4.20”蘆山強烈地震的衝擊後,雅安人民展現出的不畏災難、自強自立、樂觀堅強重建家園的精神值得學習。雅安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美麗的風光、豐富的人文風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臺灣後,採訪組將展開後期製作,將災後新雅安介紹給臺灣的民眾,讓臺灣民眾更全面、更真實地了解雅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民俗文化。

  採訪組一行專程赴碧峽熊貓基地近距離採訪拍攝了大熊貓的日常生活,了解“團團”“圓圓”赴臺前的生活情況,並就大熊貓的日常飼養情況對基地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採訪,同時也與基地負責人交流了“團團”“圓圓”在臺的生活近況。在雅安市區,採訪組一行走進雅安市博物館,聽取了博物館工作人員對雅安歷史由來的精彩講解,對館藏的一系列珍貴文物等進行了拍攝。

  在蘆山縣,採訪組一行拍攝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漢姜侯祠,以及平襄樓、姜公廟、姜侯牌坊等著名古建築。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蘆山花燈引起了採訪組一行的濃厚興趣,現場拍攝了獨具蘆山特色的花燈表演《妹兒子乖》和《只緣生在此山中》。作為漢代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的王暉石棺,其精湛的雕刻藝術令採訪組一行大為驚嘆。

  採訪組還採訪拍攝了蘆山縣獨具特色的根雕藝術及其製作過程。在滎經縣,採訪組一行採訪拍攝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朱氏砂器的製作方式,對砂器製作的採料、粉碎、攪拌、制胚、晾曬、焙燒、上釉、出爐、入庫等流程進行了一一攝製。在漢源縣,採訪組一行採訪拍攝了以及九襄老街節孝牌坊,清溪文廟等千百年的文化和漢源“貢椒”。《大陸尋奇》欄目導演林鈺軒表示,“漢源的魅力在於千百年曆史給她的沉澱,還有大自然造化賦予她的色彩斑斕,二者合二為一形成的‘在地’文化,成為這片土地獨有的魅力。”

  茶、茶産業、茶文化及茶馬古道也是雅安特有的資源,著名的南絲綢之路在雅安境內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文化印記。在名山區,採訪組一行採訪拍攝了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蒙頂山。蒙頂山長嘴壺茶技“龍行十八式”是蒙頂山獨有的摻茶技藝。採訪組一行對這項傳説是北宋高僧禪惠大師在蒙頂山結廬清修時所創的蒙頂山“龍行十八式”茶技表演進行了攝製。

  在天全縣,採訪組一行在紫石鄉拍攝了“茶馬古道”遺跡,古道上,背夫當年拐子留下的斑斑杖痕、馬匹踏出的蜿蜒小徑,都昭示著積澱深厚的茶馬古道文化。在漢源縣,採訪組一行採訪拍攝了南絲綢之路上千百年來背夫在茶馬古道上為了生存留下艱辛足跡——的鐵拐子窩。

  雅安的邊茶、藏茶非常有名,在雨城區兄弟友誼茶廠,攝製組一行饒有興致的參觀了藏茶的製作工藝,並就藏茶的歷史文化、營養價值、技藝傳承、發展現狀等對茶廠負責人進行了專訪。在寶興縣,採訪組品嘗並拍攝了酥油茶的製作過程。在感嘆傳統工藝精湛神奇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制茶師傅的艱辛,濃郁醇香的酥油茶在第一時間征服了客人的味蕾。“中國電視公司”副總經理胡雪珠驚嘆表示,“這次真的是百聞不如一見,真的看到我們師傅製作的過程非常的繁瑣,也很辛苦,也真的是吃到好吃的味道,也希望這個記憶能夠一直保存下去。”

  雅安也是多民族聚居地之一,民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寶興縣,採訪組一行赴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藏族鄉——磽磧,對當地原生態多聲部民歌、藏鄉文化、天然風貌、景區景點等進行了拍攝,了解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石棉縣,採訪組一行赴蟹螺堡子拍攝。蟹螺堡子2012年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這裡居住的主要是藏族中的一個支系——爾蘇藏族。採訪組了解了爾蘇藏族各方面的情況。採訪組一行還了解了當地彝族人生産生活情況,親身體會了彝族同胞的熱情好客。(台灣網、四川省臺辦、雅安市臺辦聯合報道)

  臺灣中時媒體集團採訪組一行採訪拍攝著名的“雅魚”現場烹制。(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編輯:李瑞艷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