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記黨的十八大臺籍代表林明月(圖)

時間:2012-09-28 10:57   來源:

林明月(上海臺聯提供)

  台灣網9月28日上海消息 眼前這位平實可親、自信睿智、鄉音猶在的女代表就是林明月。從1980年遠涉重洋回到祖國大陸至今,出生在臺灣桃園的她已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了32個年頭。“在國家走向富強的征程中,能發揮專長、學以致用;在兩岸關係走向正常化、制度化的進程中,能發揮優勢、以主人翁精神建言獻策,深感無限欣慰,我有幸參與和見證了一個偉大時代!”三十二載春華秋實,林明月感慨萬千。

  林明月自小在臺灣接受教育,1971年隨夫赴日本、美國深造、工作。儘管已有美國“綠卡”,一家三口生活安逸,但每每想及積貧積弱的中國近代史,她就更加期盼祖國能早日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國人能真正揚眉吐氣。得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特別是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後,更令她心向祖國。1979年小平同志號召海外學子學成回國參加國家現代化建設,林明月以一片赤子之心響應號召舉家來到上海定居。當時的大陸可謂百業待興,物質上的匱乏、生活中的不便,讓林明月一家不習慣,但是夫婦倆堅持下來了。

  “服務於國家建設、貢獻于祖國統一,是我追求的理想和目標,從來未曾改變。”林明月如是説。正是這樣一種對理想的執著,使她能親眼目睹改革開放30年來祖國大陸的建設成就,親身感受浦江兩岸的發展巨變;也正是這樣一種執著,激勵著她為上海港的資訊化建設做出了巨大成績;還是這種執著,勉勵著她為兩岸關係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港務局工作期間,技術團隊都尊敬的稱呼林明月——“林主任”。就是這樣一位林主任,用自己在島內海外所學專長,帶領著專業技術人員,兢兢業業,開展了數年艱苦的試點應用工作,開發出了港口生産經營管理資訊系統,達到了國際港口同期水準,開創了上海港乃至全國港口電腦應用之先河。她還完成了上海港資訊網路建設,提升了上海港現代化管理水準。專業上的成績使她被公認為對我國港口資訊化影響最大的專家。

  1985年,林明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並先後當選為黨的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也是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作為土生土長的臺灣省籍同胞,林明月回大陸後就參與了臺聯工作。在上海市臺聯任職期間,臺胞鄉親們都親切的稱呼她——“林會長”。也就是這樣一位林會長,飽含著對臺胞的深情厚誼,全心全意為鄉親們謀福祉、做實事,為生活困難的臺胞家庭落實補助,為來滬創業、工作、求學、深造的鄉親解疑釋惑……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與愛戴。

  林明月常説“服務鄉親,沒有太大的學問,貴在真心與細緻”。因此在面對一封封鄉親來信時,她總能抽出時間立即回應;她也總是利用節假日走訪年邁多病、子女不在身邊的鄉親,好幾位老臺胞在病重期間連親屬也無法辨認,看到林明月時卻表現出異常的興奮,似乎想表達感激之情、感謝之意,老臺胞的家人也覺得不可思議,也許在老人心中“林會長”早已成為了“黨的關心與關懷”的化身吧!

  在主持上海市臺聯工作期間,林明月以自己特殊的成長背景和廣泛的人脈優勢,為促進兩岸交流交往,增進溝通了解做了大量工作。她熱情地接待來滬參觀交流、探親訪友、尋覓商機的鄉親,真誠地為來訪的臺灣社團人士介紹改革開放成就,積極為兩岸青少年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受到臺胞們的歡迎。多年來,在林明月不遺餘力地默默耕耘下,由她領導的市臺聯,已成為對臺聯絡溝通、交流交往的一個重要民間渠道。

  林明月即將出席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雖為資深代表,她仍站在自我激勵的原點上,鞭策自己繼續努力學習,深入臺胞群體傾聽呼聲,以飽滿的熱情為國家發展、為祖國統一做好參政議政的各項準備。 (台灣網上海市臺聯通訊員 吳蕾)

  林明月個人簡介:林明月,女,漢族,臺灣桃園人,理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47年出生。現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上海市臺聯黨組書記、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198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是黨的十五、十八大代表,十六、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專業上開創我國港口電腦應用之先河,同時,也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