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北京涉臺視窗  >   京臺情緣

定居臺灣的北京男子:8年生活就像一杯咖啡

2021年02月02日 18:08:53  來源:北京與臺灣
字號:    

  來臺10年、結婚又離婚的李長生,現在是臺北“千翔保全公司”裕祥大廈的保全(安)員。記者採訪他那天他正在值班,到天母捷運站接我們時他還穿著制服。他中等身材,稍顯瘦弱,説一口標準的京腔。

  業餘導遊遇上臺灣妹

  今年50歲的李長生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來臺灣之前曾在北京一所專科學校教書。1987年底,臺灣當局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旅遊,當時,李長生由於英語較好而在一家旅行社做業餘導遊。1988年,他在接待一個臺灣團時,認識了在臺北一家飯店工作、後來成為他妻子的王小姐。讓李長生意想不到的是,王小姐不但對李長生的導遊工作滿意,對他的人也非常感興趣,以至於當王小姐向他展開愛情攻勢時,著實讓李長生感到有些措手不及。當時李長生大陸的妻子正在與他鬧離婚,心情非常不好的李長生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份突如其來的愛情。

  1989年,兩人在北京登記結婚。婚後,李長生仍然做他的老師兼業餘導遊工作,而王小姐則到北京師範學院進修俄語。1991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僅7天便由於先天疾病而夭折,這對王小姐的打擊很大,她不得不中斷了北京的學業而返回臺灣休養。

  調整心態積極工作

  1994年4月,李長生首次到了臺灣,在王小姐的家鄉彰化園林小鎮,兩人又補辦了一次婚禮。按臺灣當局規定,首次來臺屬於探親,只有兩個月加一個月的延長期,在此期間不得工作。然而,閒不下來的李長生與妻子商量要外出找工作,在得到妻子的同意後,他居然很快便在綠島找到了一份導遊工作。從此,來島上觀光的臺灣遊客便可以得到一位來自大陸的導遊的導覽。由於他的京腔和解説詞別致,很快就受到遊客的認同。李長生説,從小生長在北方,此前也從未見過大海,當他看到綠島周圍碧藍的海水時,就從那時起,他開始愛上了這方水土。由於限制,3個月後他被迫離開了臺灣。

  李長生第二次赴臺,也就是可以正式定居臺灣是在1996年11月。因為臺灣方面不承認大陸學歷,他不能在當地教書,於是,李長生調整心態,一切從零開始。

  他在臺灣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新竹的一家飯店做服務生。此後至今,他做過10余種不同的工作,從藍領到白領、從服務生到教務長,薪水高低不同,經歷無奇不有。他説,我的經歷驗證了一句俗語:樹挪死人挪活。

  他家一度成為“收容站”

  李長生深有體會地説,8年的臺灣生活就像一杯咖啡,不懂生活時,它是苦的;了解生活時,它就是香的。由於妻子長期患有抑鬱症,夫妻倆矛盾重重,經過長時間協調無效,一年前他們正式離婚。

  李長生不但做過飯店服務員,也搞過傳銷;他給一位消防大隊長當過司機,同時還兼做婚介服務;他給一家雜誌社老闆做特別助理,也去過菲律賓的蘇比克灣當過導遊……在對臺灣社會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他開始關心兩岸關係和在臺灣的大陸同胞。他曾先後組織成立過“中華臺海兩岸旅行業協會”、“北京同鄉會”、“中華經濟資訊交流協會”、“民國史學會”等相關團體,並廣泛聯絡關心兩岸事業的島內外人士,為兩岸交流積極努力。他説,目前,大約有20余萬大陸人在臺灣長期生活,而在靖廬目前還收容著2000多名大陸人。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活很艱苦,隨時需要幫助。為了幫助這些人,李長生在臺北西門町的家裏,一度人來人往,最多曾同時住了9個大陸人,其中最小的只有15歲,最大的已經快70歲。他戲稱自己家裏一時簡直成了“大陸同胞收容站”,以至於鄰居誤將他當作了“蛇頭”而將他告到當地警察局。他説,能為兩岸同胞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心裏感到高興和充實。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