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人物介紹----歙縣許村籍臺胞何少川先生和興澤基金會

時間:2009-06-18 09:42   來源:SRC-423

  祖籍安徽歙縣許村鎮、今年84歲的臺胞何少川先生緬懷先人,更增回饋桑梓之念,退休後於1991年,將畢生積蓄美金10萬元,以先父之名創立家族《興澤基金會》,1998年先後在他祖籍地、出生地、上學和生活的大中小學(安徽歙縣許村學校、宣城中學、上海東華大學、安徽歙縣中學)分別設立了《興澤基金會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由族親而擴展到廣大的莘莘學子,宗旨在於幫助社會、獎勵資助鄉里貧困子弟學習。多年來他在臺灣節省生活費用不斷投入到綿薄的興澤基金,至2008年基金已達美金18萬元。他還把自己在上海的寓所作為興澤聯誼會的會所,為考取上海重點院校的興澤聯誼會的困難學生提供住處。


  正如他在興澤年刊前言裏寫的“六十歲以前的我,要維持五個子女的生活,加上大學教育,其清苦可想而知。 六十一歲時,天賜機緣,打工海外菲律賓,任職馬尼拉LITTON紡織廠織布工廠廠長二年,始有積蓄。經運用,湊足美金壹拾萬元,成立了興澤基金會。後經運用,加上子女年度奉養金,累積至美金壹拾捌萬元,目前由於人民幣升值,可望至美金弍拾萬元。憑著社會善心人士奉獻護持,加上家人的支援,各校「興澤教管會」,順利進入十一年。受惠清寒學子逾三佰人,遍佈全國高等學府,海外深造者逐年增加中。小巫見大巫,我沒有諾貝爾獎金的豐富財源,但我可傚法他永無休止的精神,使希望工程,源遠流長!”


  興澤基金會自1998年成立以來,共捐助了興澤基金會安徽歙縣許村教管會、宣城中學教管會、上海東華大學教管會和安徽歙縣中學教管會近20萬元,有327位品學兼優的貧困同學獲得興澤基金會的獎勵資助,他們中有的考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重點院校,有的已經出國深造,有的已經走上工作崗位。


  許村學校10年來在興澤基金會的支援下來也陸續添置了辦公桌椅、電腦、遠端教育教室的課桌凳、籃球架、乒乓球桌等,改善了教學條件;歙縣中學教管會還編發了《興澤年刊》600冊發至安徽歙縣許村學校、宣城中學、上海東 華大學、安徽歙縣中學和興澤聯誼會成員。通過《興澤年刊》和興澤聯誼會網站繼續交流學習,相互激勵,開拓傳承興澤理念,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發揚值得發揚的事”。


  由於各地教管會管理好使用好興澤基金,並使興澤理念發揚光大, 臺胞何少川先生決定對安徽歙縣許村學校、宣城中學、上海東華大學、安徽歙縣中學各教管會在原來基礎上調整基金,從2008年起,各地教管會在原來8000元基礎上分別增加基金2000元。何老先生雖然雙手及左半身中風後還沒完全恢復,又借著輪椅專程從臺灣回大陸分別參加了上海、宣城、歙縣各地教管會頒獎,和各地教管會負責人商討溝通如何進一步加強運作;如何開拓聯誼會、網路交流;如何使年刊編輯更完善,發揮最大效益。本人也榮幸認識何老先生,並先後擔任興澤基金會安徽歙縣許村教管會、歙縣中學教管會副會長、《興澤年刊》責任編輯,臺胞何少川先生的善舉使我深深感動,將激勵我和各地教管會師生在和諧社會裏更加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將來回報社會,去開拓傳承興澤理念--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發揚值得發揚的事。(台灣網、歙縣臺辦 項梅萍 聯合報道)

分享到:
編輯:許雯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