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黨的優良傳統

2017年04月05日 16:06:5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任何時候都講政治,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中國共産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特徵。2017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對為什麼要講政治作了深刻論述,指出:講政治,是我們黨補鈣壯骨、強身健體的根本保證,是我們黨培養自我革命勇氣、增強自我凈化能力、提高排毒殺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徑。

  現代政黨本來就是圍繞一定的政治綱領、按照一定的政治路線,為實現一定的政治目標而組織起來的政治組織,講政治是政黨的內在要求。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我們共産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頁),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不諱言自己的政治屬性和奮鬥目標。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是中國共産黨一以貫之的要求,也是黨的優良傳統。

  早在1929年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就對當時紅軍中那種將軍事與政治對立起來,認為軍事好政治自然好、軍事不好政治也不好的觀點,進行嚴肅批評,強調“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要“從教育上提高黨內的政治水準”,要“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並將“政治觀念沒有錯誤”(《毛澤東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9頁、第80頁、第84頁、第90頁)作為新黨員入黨的重要條件。

  抗日戰爭爆發後,面對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新形勢,毛澤東明確提出領導幹部要努力成為無産階級政治家。他指出:“使我們的幹部不但能治黨,而且能治國,要懂得向全中國與全世界人民講話,併為他們做事,要有遠大的政治眼光與政治家的風度。”(《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頁)1938年4月9日,毛澤東在回答抗日軍政大學學員提出的“抗大學習什麼”的問題時表示,首先要學習的是一個正確的政治方向;其次要學一個達到及完成這種政治方向的工作作風——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再次是要學點戰略戰術,因為抗大是軍事學校,要學做一個軍人,學點軍事本領。他指出,有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加上靈活的戰略戰術”這三樣東西,“便能夠最後戰敗敵人”。他在紀念抗大成立三週年時,更是明確將“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116—117、第188頁)確定為抗大的教育方針。隨後他進一步強調,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是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毛澤東:《國民精神總動員的政治方向》,《新中華報》1939年5月10日)。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仍一再提醒廣大幹部要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高度重視政治工作。在1955年召開的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會議上,毛澤東要求“所有的省委書記、市委書記、地委書記以及中央各部門的負責同志,都要奮發努力,在提高馬克思列寧主義水準的基礎上,使自己成為精通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的專家。一方面要搞好政治思想工作,一方面要搞好經濟建設”。隨後他還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頁、第449頁),“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頁)等一系列重要觀點。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鄧小平一再強調各級幹部要講政治,要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早在1979年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就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工作是不能離開現實政治的。我這裡説的政治,是國內外階級鬥爭的大局,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現實鬥爭中的根本利害。不能設想,離開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計革命鬥爭的實際發展,能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家、理論家。”(《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頁)隨後他又強調,改善黨的領導,最主要的“就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黨的領導機關除了掌握方針政策和決定重要幹部的使用以外,“要騰出主要的時間和精力來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眾工作”(《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65頁)。1986年8月,鄧小平在視察天津時又明確指出:“改革,現代化科學技術,加上我們講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在這次談話中,他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到什麼時候都得講政治。”(《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頁)

  講政治是具體而不是抽象的,不能紙上談兵、空喊口號,而是要落實到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和黨所領導的各項事業中去。在不同歷史時期,黨所面臨的形勢、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和中心工作是不同的。例如抗日戰爭時期,黨的主要任務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抗日就是當時共産黨人最大的政治。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為此,鄧小平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現在,每一個黨員、團員,每一個愛國的公民,都必須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克服一切困難,千方百計地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出一切力量。”(《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63頁)由此可見,共産黨人的政治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共産黨人講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覺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也作為衡量中國共産黨人是不是講政治的根本標準。

  歷史和現實表明,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而黨要充分行使好歷史與人民賦予的領導責任,就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必須全面從嚴治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就要求全黨同志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不斷提高自我凈化能力;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嚴格自律,擔負起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

  講政治的目的在於統一全黨意志、凝聚全黨力量,為實現黨的綱領和目標而共同奮鬥。在抗日戰爭最困難最艱苦的階段,中共中央從1942年春起,首先是高級幹部,然後是全體黨員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整風運動,即著名的延安整風。延安整風歷時三年多時間,主要採取集中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方式。中共中央不但將在延安的幹部組織起來進行整風,而且將各戰略區一大批重要幹部集中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各地黨組織也將本地幹部集中起來開展整風。表面上看,前方的幹部有所減少,但是從長遠看,由於通過整風極大提高了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準,特別是提高了黨的高級幹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整風提高了廣大幹部的思想覺悟,肅清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宗派主義影響,消除了由於客觀歷史原因而形成的黨內山頭主義,從而真正實現了全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提高了黨的凝聚力與戰鬥力;在延安整風過程中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這就為抗日戰爭和隨後的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是延安整風的主要內容。學風黨風文風問題,説到底都是政治問題,延安整風中講政治就是反對三個主義。如果沒有延安整風講政治,就不會有中國共産黨在隨後的幾年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就不會有中國共産黨在全國執政地位的形成。歷史經驗表明,通過講政治,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特別是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統一全黨同志的思想認識,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和黨中央的權威,就能夠進一步地促進黨在每一歷史階段中心任務的完成。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沒有強有力的政治保證,黨的團結統一就是一句空話。

   (作者:羅平漢 係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