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滾圖

推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

2016年06月13日 15:46:00  來源:《求是》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順應時代前進潮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國內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作出更為積極的努力,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道義與擔當,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和平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共同基礎

  和平之於人類社會,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中國人民格外珍視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格外珍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是一個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世界,是一個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並朝著有利於和平與發展方向變化的世界。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堅定捍衛者和時代潮流的堅定推動者。

  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向世界莊嚴宣告,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謀求勢力範圍、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這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礎,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改變。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也堅定不移維護自己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國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與走和平發展道路毫不矛盾。一些人把中國維護合理合法的國家權益説成是“咄咄逼人”、“傲慢”、“強硬”,鼓吹“中國威脅”等論調,都是站不住腳的。

  積極倡導並踐行和平發展新理念。霸權思維、零和思維、冷戰思維曾經長期影響各國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戰略,使許多安全問題積重難返,戰禍綿延。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安全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呼籲要摒棄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中國充分發揮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等地區安全合作平臺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符合亞洲特點和各國共同利益的安全與發展道路。中國努力推動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敏感問題,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開展穿梭外交,積極為恢復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逐步積累共識;積極參與維護國際公共安全,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支援國際和地區反恐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為維護全球網路安全提供中國方案。

  維護和平的國際秩序。中國恪守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主張充分發揮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在維護和平、締造和平、建設和平方面的核心作用,堅決反對任何企圖顛覆和平國際秩序的行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中國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依據國際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問題,以對話增互信,以對話解紛爭,以對話促安全;針對複雜的地區熱點問題,中國主張各方保持冷靜、堅守和平,避免採取使局勢升級的行動,通過建立規則機制管控危機。中國就南海問題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與大多數東盟國家一道,依法保障各國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共同反對任何在南海激化爭議、製造緊張的錯誤做法。

  發展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根本途徑

  發展,既是人類社會共同謀求的美好願景,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世紀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要充分估計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複雜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國際矛盾和鬥爭的尖銳性,更要看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國際秩序之爭的長期性,更要看到國際體系變革方向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我國周邊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更要看到亞太地區總體繁榮穩定的態勢不會改變。只有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才能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的同時,實現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強勁增長的世界經濟來源於各國共同增長”。“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為了實現共同發展,中國努力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爭取讓各國享有均等的發展機會。為了實現共同發展,中國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呼籲增強發展中國家自主發展能力,推動發達國家承擔更多責任,努力縮小南北差距,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為了實現共同發展,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一石激起千層浪,世界各國反映強烈,主要是因為這個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一帶一路”倡議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

  開放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中國倡導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援全球自由貿易,促進生産要素在全球範圍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動。堅持並推動開放的區域合作,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避免造成全球市場分割和貿易體系分化。2014年11月,中國推動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批准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為亞太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各國只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共同優化全球經濟資源配置,完善全球産業佈局,建設利益共用的全球價值鏈,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場,才能實現互利共贏的開放發展。

  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要創新發展理念,從傳統的要素驅動、出口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改革驅動,通過結構調整釋放內生動力。要改變市場管理模式,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推動科技創新,帶動能源革命、消費革命,推動全球實現新技術革命。中國倡議將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意在推動創新世界經濟增長方式,開闢和抓住新機遇,提升經濟增長潛力。

  聯動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每個經濟體的發展都會對其他經濟體産生連鎖反應”。小河有水大河滿,大家發展才能發展大家。各國要以自身發展帶動別國發展,以協調聯動傳導正能量,形成各經濟體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格局。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援,發揮各經濟體多樣性的特點,優勢互補,擴大聯動效應。要對接各自發展戰略和規劃,提高綜合競爭力,在協調並進中聯動發展。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非洲時提出實施中非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等10個領域的合作計劃,推動非洲的發展中國家聯動發展。

  總之,中國倡導並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有利於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只有各國努力踐行新型國際關係理念,才能更好實現共同、開放、創新和聯動發展,促進全球經濟穩定、可持續增長,從而推動發展的時代潮流更加洶湧澎湃。

  合作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必由之路

  人類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連帶效應越來越明顯。中國發展離不開開放,離不開闔作。我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也已變得空前緊密,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我們觀察和規劃改革發展,必須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與此同時,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也成為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惟有合作才能維護世界和平,惟有合作才能促進共同發展。

  積極運籌大國合作。大國合作是世界穩定的壓艙石和世界發展的助推器。沒有合作,不可能有互信;互信程度越深,合作空間越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美應該也可以走出一條不同於歷史上大國衝突對抗的新路。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俄關係是新型大國關係的典範,兩國正在把高度政治互信優勢轉化為更廣泛的務實合作成果,積極推進能源、高鐵、航太等戰略性大項目合作,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邁上新臺階。中國與歐洲是國際舞臺上兩大重要力量,中歐雙方共同制定了《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

  切實推動周邊外交。周邊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我國周邊充滿生機活力,有明顯發展優勢和潛力,周邊環境總體上是穩定的,睦鄰友好、互利合作是周邊國家對華關係的主流。要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

  推動發展中國家合作。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同路人。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指導下,中國深入推進建設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推動與金磚國家合作進程,形成了包括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外匯儲備庫、工商理事會、智庫理事會在內的新合作機制。中國主動設立援助基金,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為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切實的支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

  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積極參與建設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全球和區域合作平臺,推動二十國集團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變。中國將以今年在杭州舉辦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為契機,進一步引導全球經濟議程,致力於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推動國際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必將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此外,中國支援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大力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致力於推動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法治化,實現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中國與俄羅斯簽訂《關於在保障國際資訊安全領域合作協定》,與美國就打擊網路犯罪及相關事項舉行高級別聯合對話,為維護國際網路安全作出積極貢獻。中國積極、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2015年《巴黎協定》達成作出特殊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

  搭建國際合作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一頭牽著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連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兼顧沿線各國需求,統籌陸海兩大方向,涵蓋面廣,為沿線國家乃至全球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合作平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將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中國分別與非洲、阿拉伯國家和拉美國家成立了中非合作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為深化中國與非洲、阿拉伯國家和拉美的整體合作搭建了新平臺。

  共贏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本質要求

  共贏是中國提出的關於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嶄新理念,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的昇華。在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潮流下,共贏的價值和意義正日益得到彰顯。要堅持正確義利觀,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真正做到義利兼顧、弘義融利。同時,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必須摒棄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共贏就要使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有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為了實現政治上的共贏,中國探索構建不設假想敵、不針對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設性的夥伴關係。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中國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

  尋求各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共贏就要使各國都成為全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當前,世界上還有八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發展不平衡是當今世界諸多矛盾熱點的根源所在。經濟上的共贏就是要改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狀況,實現大國帶動小國、強國幫扶弱國,使發展成果為各國人民所共用。“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快速發展的中國正是秉持這一理念,在自身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通過一系列戰略舉措向周邊和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使自身的發展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兌現了一個大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體現出中國與歷史上崛起大國的本質不同。

  樹立新型的國際安全觀。共贏就要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和對話的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反對那種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傳統做法。中國倡導超越傳統國際關係或是結盟、或是對抗的怪圈,各國之間應彼此關切,守望相助,樹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綜合安全和可持續安全的觀念,走出一條各國共建、共用、共贏的安全之路。在此理念下,中國積極主動參加東盟地區論壇,致力於增進地區互信、促進務實合作;在舉世矚目的核安全領域,中國提出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倡導建立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為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促進人類文明和而不同與兼收並蓄。共贏就要打破不同文化的界限,承認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劣之分。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因交流才顯多彩,因互鑒才更豐富。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上強調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以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我們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並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中國提出2017年推動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推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鑒。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一系列文明交流互鑒主張,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可。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當今,中國在推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方面已經取得巨大成就,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中産生了積極的示範效應,併為國際社會所公認。未來,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推動這一時代潮流不斷前進,讓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陽光穿透戰爭、掠奪、暴力、貧困的陰霾,在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在共同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和世界各國人民美好夢想的努力中,迎接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