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理論

曹秀偉:全面從嚴治黨突破口的三重審視

2017年03月01日 09:10:43  來源:齊魯網
字號:    

  全面從嚴治黨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可以説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突破口。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必然要發揚黨內民主,黨內民主是黨內政治生活積極健康的重要基礎。而發揚黨內民主離不開黨員民主監督作用的發揮。全面從嚴治黨三重角度層層分解,環環相扣。

  一、宏觀: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突破口

  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作了全面部署,從制度上進一步強化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具有深遠意義。

  1.從歷史的維度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縱觀黨走過的近100年光輝歷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一貫的作風和傳統。從黨成立初期,就高度重視黨內政治生活,黨的第一個綱領對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關係提出了原則性要求。黨十分注重貫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1929年毛澤東在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中就提出了“黨內的生活要政治化、科學化”的觀點,為我們黨內政治生活的健康開展指出了方向。在以後的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儘管在實踐中我們也出現了一些曲折,但我們逐漸形成了包含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特別是1980年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成為我黨歷史上首個全面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黨規。新時期以來,尤其是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嚴肅和凈化黨內政治生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和“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

  2.從現實的維度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是解決黨自身面臨問題,凈化當前黨內政治生態的迫切要求。在長期實踐中,黨內政治生活狀況總體是好的,但一個時期以來,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如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特別是存在思想庸俗、關係庸俗、風氣庸俗現象;黨內政治生活自由化,紀律意識和制度意識淡薄;黨內政治生活行政化,民主集中制出現變異現象;黨內組織生活形式化,導致黨內政治生活缺乏活力。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黨內政治生活的成效和品質,嚴重影響著黨組織功能和黨員作用的發揮,嚴重影響著黨內政治生態的純凈,給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3.從實踐的維度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要抓準著力點。《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作了12個方面的規定。從實踐維度來看,找準著力點是關鍵。一是抓住理想信念這個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抓住了理想信念這個根本,就抓住了黨內政治生活的要害和關鍵。二是抓住紀律嚴明這個核心。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一直在強調要把紀律挺在前面,嚴守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紀律嚴明是我們黨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三是抓住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建設的法寶,是解決黨內矛盾的有力武器。抓住這個武器,有利於強身治病,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四是抓住民主集中制這個保障。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最大制度優勢,也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制度保障。習近平諄諄告誡黨員領導幹部:“嚴肅黨內生活,最根本的是認真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著力解決發揚民主不夠、正確集中不夠、開展批評不夠、嚴肅紀律不夠等問題。”

  二、中觀:發揚黨內民主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著力點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黨內民主是黨內政治生活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更要抓住黨內民主這個重點。黨內民主能否得到發揚,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黨內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化的一個主要標誌。目前黨內民主還存在:黨員主體意識仍需加強,黨員的權利意識、責任意識較為淡薄;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等都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黨內民主氛圍不夠,黨內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以黨內民主塑造積極健康的政治生活,關鍵還是要尊重和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

  1.澄清認識誤區,增強黨員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是基礎。黨員是黨內民主的主體,黨內民主的發展自然離不開黨員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的提升。長期以來,黨內一直存在“組織本位”和“義務本位”傾向。“組織本位”把黨組織作為黨內生活的唯一主體,過多依附黨組織,忽視黨員自身主體地位,忽視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和管理。“義務本位”過多強調黨員應該履行的義務,把黨員應該享有的權利置於相對次要的位置,過多強調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權威和權力。實際上黨員履行義務和享有權利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黨員的權利不是一種特權,而是黨員發揮自己的作用所擁有的政治權益,只有享有了這種參與黨內事務的權利,才能更好的履行義務。可以説,黨員權利具有根本性,誰都不能剝奪。所以,廣大黨員和領導幹部要克服這些誤區,進一步增強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

  2.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體系,保障黨員主體權利是關鍵。一是完善黨務公開制度,落實黨員知情權。黨務公開是保障黨員權利最基礎的環節。一方面,健全黨內情況通報制度。黨內情況通報要在通報形式和通報內容上下功夫。採取多種形式及時通報黨員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特別是黨內“三重一大”決策、重大突發事件和黨員領導幹部的選拔、任免等重點的黨內情況通報。另一方面,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全面推行黨務公開。對重大決策問題的公開可以通過公開欄、廣播電視等形式;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可以採取聽證會、懇談會的形式。

  二是健全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委議事決策制度,落實黨員參與權。黨員的參與權是其民主權利的關鍵。第一,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當前要建立黨代會年會制和代表常任制,進一步規範黨代表的産生機制,提高生産和工作一線黨代表的比例,保證代表廣泛性。第二,拓寬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實踐的過程中探索出如黨員議事會、民主懇談會、旁聽會等參與渠道,要進一步完善並推廣。尤其是在網路時代自媒體時代,充分利用網路、微信、微博平臺徵求黨員意見,拓寬參與渠道,調動黨員參與的積極性。第三,完善議事決策制度。新修訂的《準則》指出:“黨內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必須執行黨章黨規確定的民主原則和程式,任何黨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壓制黨內民主、破壞黨內民主。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黨的各級委員會做出重大決策部署,必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

  三是健全黨內選舉制度,落實黨員選舉權。選舉權是實現黨內民主的核心。首先完善候選人産生和介紹方式。在提名環節,除採取上級黨委提名外,還可以採取黨代會代表提名和黨員自薦方式,讓黨員和黨代表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介紹候選人時加入公開競爭環節,通過競職演講、政策辯論、回答提問等方式,讓黨員全面了解候選人;還可以採用網路平臺,通過視頻等形象的方式介紹候選人。其次完善差額選舉制度,特別是要適當提高差額選舉的比例和範圍,讓黨員有更多的選擇權。

  3.營造民主環境和氛圍,激發黨員主體作用是保障。建立黨員意志表達機制,營造良好的民主討論氛圍。當前黨員意願表達很強烈,但是缺乏有效的表達機制和敢於講真話的民主氛圍。因此在黨內要鼓勵黨員講真話,尤其是在不違反政治原則的基礎上倡導黨員充分表達不同意見和建議,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等載體鼓勵黨員在黨內暢所欲言,尤其要允許黨員提反對意見。另外在黨員身份日益複雜、社會利益日益多元、黨內關係複雜化的形勢下,在黨內建立良好的社會協商對話溝通機制也是非常必要的,有利於協調各方利益關係,營造民主的良性的互動氛圍。

  三、微觀:發揮黨員民主監督作用是發揚黨內民主的重要途徑

  黨員是黨內生活的主體,黨員民主監督是黨內監督的基本方式,黨員的民主監督作用的發揮對於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和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時候黨員民主監督作用發揮的好,黨內民主狀況就好,黨內監督局面就活,黨的整個事業就興旺發達。長期以來,黨高度重視黨內監督,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強,取得一些重要成效。但是部分黨員民主監督作用發揮的還不夠,存在不願監督、不能監督和不敢監督的問題。

  1.轉變觀念,改變不願監督。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些黨員對監督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監督與自己關係不大,並且大多數黨員認為監督僅僅是一項權利。為此,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黨員的民主監督不僅是權利,更是不容推卸的義務。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黨員應當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行使黨員權利,履行下列監督義務:(一)加強對黨的領導幹部的民主監督,及時向黨組織反映群眾意見和訴求;(二)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揭露和糾正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三)參加黨組織開展的評議領導幹部活動,勇於觸及矛盾問題、指出缺點錯誤,對錯誤言行敢於較真、敢於鬥爭;(四)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法亂紀的事實,堅決反對一切派別活動和小集團活動,同腐敗現象作堅決鬥爭。”在思想上把黨員的民主監督看作是責任是義務有利於改變不願監督的局面。

  2.暢通渠道,改變不能監督。暢通的監督渠道是黨員發揮監督作用的關鍵。現實中,許多黨員有監督的意願,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渠道導致不能發揮監督作用。為此,一是暢通黨內資訊傳達渠道。黨內資訊要保障黨員及時了解,在不涉及機密的情況下,通過黨務公開、黨內情況通報等形式及時公開重大決策過程與結果,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制度建設等工作情況,幹部選舉、候選人提名過程、候選人資料等資訊,保障黨員暢通的資訊了解渠道。二是採取有效的民主監督方式。採取民主評議會、民主生活會、黨員旁聽制度、公共論壇等形式鼓勵黨員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通過網路、微信、微博等方式設立網上黨員民主監督平臺,使黨員有效發揮監督作用。三是建立黨員民主監督反饋機制。對黨員行使監督權利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及時反饋,並督促有關部門及時有效處理,進而調動黨員監督的積極性。

  3.制度保障,改變不敢監督。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當前黨員不敢行使監督權,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黨員擔心受到打擊報復。一是構建黨員民主監督制度體系。構建黨員民主監督體系,為黨員發揮民主監督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力,保障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健全黨員行使監督權保障制度。《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黨員有權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紀違法的事實,提倡實名舉報”,給黨員行使監督提供了依據和保障。要對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依法嚴懲,同時在黨員民主監督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訴諸組織獲得幫助和保護。三是理順黨內權力授受關係,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理順黨內權力授受關係,有利於保障黨員行使監督權,使黨員敢於監督“一把手”,敢於對“一把手”進行質詢。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委黨校。本文刊登在《理論學習》2017年第2期)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