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理論

生態治理習近平緊抓三個時間點

2017年02月23日 14:34:51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作家、哲學家。他曾對時間段的劃分作出這樣的解釋,“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通常,我們會將時間劃分為三個時間點:過去、現在、將來。同樣,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上,我們也能夠用這三個時間點一探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理念。

  生態治理要挽救“過去時”。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經濟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時,我國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一味地追求GDP增長,違背了經濟發展的規律,過度索取利用自然資源,造成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面對著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2012年12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正如恩格斯所説的:“我們統治自然世界,決不能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決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的,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的,存在於自然界的。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統治力量,就在於我們比其他動物強,能夠從事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人是自然的有機部分,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人與自然的關係只能是和諧統一的關係。在盲目追求GDP增長的過程中,我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忽視了自然環境,違背了自然規律,帶來了環境的災難:耕地退化、物種減少、污水橫流、垃圾圍城、霧霾、沙塵暴等肆意地吞噬華夏大地。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協調和諧,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只會貽害無窮,乃至損害全局利益。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糾正過去的失誤,根據自身的情況發展綠色經濟,堅持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在發展中實現對“綠水青山”的保護。

  生態治理要把握“現在時”。馬克思説:“一打綱領不如一個實際行動。”自“十三五”開局以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習近平的號召,擼起袖子加油幹。各項政策舉措密集出臺,成效不斷顯現。2017年剛開春,建設美麗家園的行動便熱火朝天地幹起來了。東北建設首個虎豹國家公園、江西南昌整治烏沙河、白水江自然保護區的造林工程和為周邊農戶免費發放液化氣罐、煤氣灶等行動無不為建設美麗家園添磚加瓦。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厚德載物”“道法自然”“民胞物與”等思想理念無不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精闢理解。而經過幾千年曆史的洗禮,這些思想在當今又被一提再提。而這些思想在本質上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日趨嚴峻的生態環境中,人類如何能扭轉這一局面,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呢?唯有把握好當下,牢固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努力讓産業結構變“輕”,發展方式變“綠”,經濟品質變“優”,因地制宜地制定發展方案,讓生態文明建設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真真實實的行動,把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切實建設一個民之所向的綠色家園、美麗家園。

  生態治理惠及“將來時”。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生態問題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關注當代人生存環境問題的同時,人們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同樣給予高度的關注。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大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與自然休戚與共。只有順應自然的發展、遵循自然的規律,合理有序地開發自然、改造自然,才能長足地促進經濟的發展,才能讓人民真正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才能在得到“金山銀山”的同時,給子孫後代留下藍天白雲與綠水青山。2015年3月6日,習近平在兩會期間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一再強調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以“眼睛”和“生命”為喻,喚起人們對生態保護的強烈意識,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用長遠的眼光看待生態問題,注重永續發展,拿捏好“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分量,讓人們意識到生態環境屬於當代人,更屬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走生態文明之路是實現人類文明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全民擼起袖子加油幹中,我們勢必會建設一個更好的美麗家園,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學習大軍)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