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理論

改進作風:張聞天與《提倡樸素與切實的工作作風》

2016年06月22日 10:2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輝歷程】

  “我們黨內今天要提倡切實的工作作風。我們要反對那些講大話、訂大計劃,而不肯或不會腳踏實地切實工作的空談家。我們要在切實的點滴工作中來實現我們崇高的、遠大的理想。”中央檔案館裏,刊載于中共中央黨內刊物《共産黨人》雜誌1940年第七期張聞天的一篇文章《提倡樸素與切實的工作作風》,今天讀來依然發人深省。

  縱觀張聞天的革命生涯,人們能夠看到一位共産黨人是如何以“對於當前情況採取老老實實的態度”來嚴格要求自己的。

  1900年8月,張聞天出生在江蘇省南匯縣張家宅一個農民家中。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7月赴日本留學;1922年8月又赴美國勤工儉學。1925年6月,張聞天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受黨派遣前往蘇聯學習,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紅色教授學院學習、任教。1930年回國,在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工作。1933年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紅軍長征,使張聞天認識到“左”傾錯誤給黨的事業造成了極大危害,認識到只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主張才能指引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毅然與“左”傾錯誤決裂。遵義會議上,張聞天堅決支援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作了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在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黨的歷史偉大轉折關頭,毛澤東與張聞天和其他同志,為挽救黨和紅軍,實現黨的軍事路線的根本轉變,作出了重大貢獻。

  張聞天長期主管全黨的理論宣傳和幹部教育,兼任過中央宣傳部部長、幹部教育部部長、《解放》週刊主編、《共産黨人》編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撰寫了一批理論和宣傳文章,在推動全民抗戰、培養大批抗戰幹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1939年10月,《共産黨人》雜誌創刊。從創刊號開始,張聞天在《共産黨人》雜誌社先後發表了六篇論述黨的建設的文章。《提倡樸素與切實的工作作風》便是其中一篇。這些文章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對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中的基本問題,作了深刻論述。

  延安整風開始後,張聞天以實際行動響應黨中央號召,于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到陜北、晉西北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結束後所寫的總結《出發歸來記》,反映了張聞天思想發展過程中的又一次飛躍。他表示,“接觸實際,聯繫群眾,這是一個共産黨員的終身事業”,應該“真心誠意向著接觸實際、聯繫群眾的方向長期努力下去”。

  抗戰勝利後,張聞天到東北做地方工作,1948年9月,為中共中央東北局起草了《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對於新中國經濟具有重要理論意義。1950年以後,張聞天轉到外交戰線,先後擔任駐蘇大使和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參加了當時我國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為新中國外交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6年7月1日,張聞天病逝于江蘇無錫,走完了堅持真理、光明磊落、無私無畏的一生。鄧小平號召向張聞天同志學習:“學習他服從真理,誠懇修正錯誤,勇於進行自我批評,善於吸取歷史經驗的優秀品質;學習他作風正派,顧全大局,以黨的利益為重,不突出個人,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堅強黨性;學習他謙虛謹慎,艱苦樸素,平易近人,處事民主,善於團結幹部的優良作風;學習他終身好學,不斷求知,重視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胸懷坦白,光明磊落,愛憎分明,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

  (據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黃小希、崔清新)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