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看點”蘊深意

時間:2011-12-15 16:35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4日閉幕,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方向和主要任務已經明確,在即將到來的一年,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發展輪廓清晰顯現。

  從物價房價到股市匯市,從貨幣財稅政策到産業結構調整,本報記者第一時間盤點會議“十大看點”,並作出全方位解析,力圖為投資者描繪一幅定位精確的經濟發展版圖。

  1 貨幣政策

  “穩健”二字內涵頗豐貨幣政策更顯靈活

  【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根據經濟運作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優化信貸結構,發揮好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有效防範和及時化解潛在金融風險。】

  貨幣政策持續穩健,並根據經濟運作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表態與業界、市場預期一致。

  業內認為,明年經濟走勢尤其是週邊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如果過早地全面放鬆貨幣政策,將給經濟埋下通脹重啟、資産泡沫重來的隱患,不利於經濟平穩運作。而“穩健”二字內涵頗豐,短期內可引導貨幣政策在不確定的宏觀大勢裏靈活變換,回歸常態,長期來看則可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條件。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當前通脹有所回落,給貨幣政策的調整創造了空間,央行也已經通過下調存準率等措施開始預調、微調。但此時如過度放鬆,將有導致通脹反彈的風險。

  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發達國家復蘇過程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並可能通過貿易、資本流動以及預期等渠道影響中國。從國內來看,隨著經濟增長向常態調整,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也可能逐步顯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政策留有餘地兼顧不確定性,需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市場預計,明年政策的靈活性、預見性會甚於今年。

  央行在14日召開的黨委擴大會議上也表示,要按照總量適度、審慎靈活、定向支援的要求,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好貨幣信貸,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彭文生預測,2012年的M2投放將被設定在14%左右的水準,低於2009年設定的17%和2010年16%的目標。但是14%的目標仍然高於2011年全年M2實際增長12%的水準,體現預調基調下貨幣控制將趨於放鬆,這也與會議提出的“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相契合。

  市場認為,根據跨境資金流動的情況,明年存款準備金率將出現數次下調。彭文生預計,未來央行將在加大公開市場操作進行主動性投放的同時,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下一個可能的時點是明年1月份。

  2 金融改革

  人民幣“基本穩定”態勢未變利率匯率改革節奏或加快

  【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由於近期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10天觸及跌停,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的“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格外引人注目。

  “市場對此可能有兩種理解,”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如果按照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照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匯改原則,應理解為保持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基本穩定。

  據介紹,從9月份開始,由於美元的強勁反彈,新興經濟體貨幣對美元匯率相對出現了大幅度貶值。“從這個角度講,未來要增加人民幣對美元的彈性,擴大對美元的波動幅度,藉此實現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在魯政委看來,堅持這種方式,有利於增加經濟應對海外衝擊的彈性。

  另一方面,“也有人可能將其理解為保持對美元的穩定,如果是這樣,會使中國的出口遇到更大的挑戰。”魯政委稱。

  對於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專家認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就是要在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的同時,促進金融機構完善定價機制,提高微觀主體的風險定價能力。完善利率調控框架,理順中央銀行利率、市場利率及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間的關係,逐步形成貨幣政策工具間接調控市場利率、市場利率引導金融機構利率定價、金融機構利率引導企業居民的投資和消費行為的利率傳導機制。

  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則主要是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積極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和投資的支付清算和使用。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穩步放款對跨境資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3 財政政策

  不再強調保增收結構性減稅一馬當先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民生領域投入,積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嚴格財政收支管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財政政策要注重加強與産業政策的協調和配合,充分體現分類指導、有扶有控,繼續加大對“三農”、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投入,繼續支援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産業、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建和續建項目、企業技術改造等。要加強預算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財政支出。】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財政政策的部署,記者發現,去年會議上提出的“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要求已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結構性減稅將成為2012年財政政策的重點工作。

  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對此表示,2011年實現全國財政收入“超收”1萬億元已無懸念,近年來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增長,為接下來實施結構性減稅創造了有利條件和減稅空間,今後應重點推行減稅而以同時達到調結構和保民生的目的。

  至於具體的財稅改革思路,今年已經初步開展試點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和房産稅改革明年將繼續推進,資源稅改革也將全面鋪開,同時環境保護稅改革研究也提上議程。

  此外,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透露,明年或將擴大消費稅範圍,對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産品將開徵或提高消費稅稅率,以促進節能減排和發展方式轉型。

  4 擴大內需

  擴內需就得“有錢花”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成抓手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作新情況新變化,必須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劇錦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只有逐步提高這部分人的收入水準,才能實現我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才能從過去過渡依賴外需向主要依靠內需轉變。

  不過眼下,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目前還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劇錦文指出,就收入結構而言,我國兩極分化嚴重,中等收入者比重過低,是一個制約內需的重要方面;供給結構上,還不能生産出能夠滿足大多數人需要的物美價廉的産品,而一些涉及文化、教育、醫療、旅遊、通訊等非物質消費品供給嚴重不足;在價格方面,由於物流、交通等交易成本,以及技術落後造成的生産成本、壟斷造成的體製成本等等,使得消費品價格高居不下。

  也正因此,會議還提出“促進旅遊、健身、家政等服務業的發展,目的就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消費品種,豐富消費內容,這也符合目前我國收入水準和消費水準所達到的階段。”劇錦文説。

  5 通貨膨脹

  價格反彈苗頭歲末重燃控物價仍是重要一環

  【要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控物價,就是繼續採取綜合措施,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明年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其中,“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仍是“穩”中重要一環。

  專家表示,隨著CPI漲幅逐步回落,“穩增長”已經取代“控物價”成為主基調。但未來物價走勢仍有不確定性,物價穩定的基礎還不牢固。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儘管有利於穩定物價的因素增多,但在全球貨幣寬鬆的情況下,通脹預期短期難以輕易改變。

  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也表示,明年通脹上行的因素仍存在,一方面是國際油價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明年可能利用通脹壓力減緩而推出資源要素價格改革,還有一個長期因素是勞動力成本逐步提高。他預計,明年通脹在4%左右,通脹壓力比今年有所緩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控物價,就是繼續採取綜合措施,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

  進入12月份以來,蔬菜價格又重拾上升勢頭。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全國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數據,12月上旬,蔬菜價格普遍上漲,其中,黃瓜漲幅超過22%。商務部監測數據也顯示,12月5日至11日,18種蔬菜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上漲7.9%,比11月初上漲18.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價格再現反彈,上漲0.2%。

  農産品價格的穩定對於管理通脹預期有著積極作用,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增強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