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點與亮點:穩中求進 擴大內需

時間:2011-12-15 10:51   來源:人民日報

製圖:蔡華偉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作新情況新變化,必須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

  ①總基調

  為何要穩中求進

  是中央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作出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決策,為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平穩較快增長創造條件

  “‘又好又快’是我們長期追求的發展狀態。歐債危機的演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對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不可小覷。確定‘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是中央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作出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決策。”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湯敏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各類風險明顯增多。展望明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將十分嚴峻複雜,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

  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都受到債務危機的困擾,明年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在外需面臨下滑風險的同時,國內受房地産調控等因素影響下,投資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認為,明年經濟增速下行的風險加大,在增長方面應當“穩”字當頭。

  所謂“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物價壓力回落之後,保持宏觀經濟的平穩——平穩的經濟環境、平穩的政策環境就很重要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對記者説。他分析認為,通常只有在經濟回落的通道中,才會産生轉型的內生動力和改革的共識,在一個平穩的環境也容易形成經濟新的增長點,包括利率、匯率的調整,資源要素價格的調整,農村金融服務的調整。

  所謂“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求進’,中央強調的其實是加快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白重恩説,“當前‘求進’的核心是擴大內需,切實提高最終消費在國民經濟的比重。”

  “明年把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放在首要地位,就是説要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來支援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同時要鞏固今年抑制通脹的成果。這個變化是根據經濟運作的實際所提出來的具有針對性的戰略決策。”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説。

  他分析認為,當前的宏觀調控順序調整為“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由於今年通貨膨脹壓力很大,所以在宏觀調控上,不得不把抑制通脹放在宏觀調控的首要地位,相應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所放鬆。隨著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通脹的壓力有所緩解,應當適時地把宏觀調控的重點轉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也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夠實現既抑制通脹又保持穩定增長這樣一個雙重目標。

  “轉變發展方式,是要解決經濟運作中間的一些深層次矛盾,要調整經濟結構裏重大的扭曲關係。如果實現發展方式轉變上有突破,我們不僅能夠在明年保持物價穩定,而且能夠實現穩定的經濟增長,還能為整個‘十二五’和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平穩較快增長創造條件。”鄭新立強調。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