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五大關鍵詞

時間:2011-12-29 07:1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繁忙的上海洋山深水港。 新華社記者 陳飛攝

  山東省沂源縣南魯山鎮陳家山村的農民在收穫成熟的穀子。 趙東山攝(新華社發)

居民在河南洛陽市西工區014社區蔬菜直銷點買菜。 張光輝攝(新華社發)

  穩中求進

  全球市場形勢嚴峻 國內經濟矛盾糾結

  穩增長列為明年首要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推動明年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對此,我們應該怎麼理解?在明年的政策中又應該如何把握?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人士。

  在“穩”的基礎上求“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對本報記者分析説,在即將過去的一年,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經濟繼續高速增長。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的壓力和物價上漲的壓力並存,部分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和微小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節能減排形勢嚴峻,金融領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經濟還沒有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同時,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各類風險明顯增多。他説,明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將十分嚴峻複雜,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大大增加了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難度。因此,明年的宏觀經濟工作的主基調是“穩中求進”。

  “進”是要求有品質的增長

  沈驥如表示,明年要“穩”字當頭,確保我國經濟保持穩定的增長。在“穩”字當頭的同時,我們還要“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穩’,包括多層含義,如要穩大局,要協調國際國內格局不變;要穩政策,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變;要穩增長,要保持穩定增長的格局,使經濟不大起大落等眾多方面。總之是要使中國經濟的長遠預期穩定,要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不要簡單糾結于漲與落之間。”

  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對本報記者説,“同樣,‘進’字也需要正確理解,是‘進’而不是‘漲’,這就需要有突破性的、有品質的增長。”

  防止經濟大起大落

  那麼,怎樣才能穩中求進呢?

  “要實現‘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沈驥如説,“而‘進’的核心就是要提高我國GDP的品質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就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各級政府的業績觀念,改變盲目追求高GDP的錯誤傾向。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改善民生,要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張茉楠指出,當前,我們一定要在穩中求進的基調下關注經濟的增長,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性,可能要超過速度的增長,要通過內生動力的增長來推動經濟增長,只有包括産業結構、人才結構、需求結構、要素結構等的全方位升級,才能實現有品質的增長。

  記者 葉曉楠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