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經濟形勢 把握調控重點

時間:2011-12-26 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深刻闡述了經濟運作面臨的重大問題,明確提出了明年宏觀調控的方向和任務。深入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正確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準確把握宏觀調控重點,對於做好明年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2011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和各種重大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實施“十二五”規劃,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經濟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首先,價格水準開始平穩回落,通貨膨脹勢頭得到初步遏制。2010年下半年以來,受到美國長期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國內新增信貸規模較大、新出現的成本上升推動因素等的影響,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水準明顯上漲。面對通貨膨脹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提出把保持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經過各方面不懈努力,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幅度回落到4.2%,已經接近年初制定的4%左右的預期目標。其次,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GDP(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分別為9.7%、9.5%和9.1%,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在世界大國經濟中依然居於首位。目前,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保持在25%左右,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速基本保持平穩,對外貿易一直保持順差。宏觀經濟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勢頭。第三,在物價漲幅開始回落、經濟增長仍然保持平穩較快勢頭的同時,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內需外需構成等結構關係的平衡狀況均有所改善。此外,我們在防範和控制房地産市場風險、金融風險和地方財政融資平臺潛在風險方面也取得了成效,保障了宏觀經濟的平穩較快健康發展。

  綜上,對2011年的總體經濟形勢可以做這樣的判斷:擴大內需戰略方針的有效實施,正在使經濟增長逐步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轉變,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應歸功於黨中央、國務院面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審時度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歸功於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精神,注意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把保持短期經濟增長與實現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2012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複雜

  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2011年世界經濟飽受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日本地震海嘯核泄漏事故以及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影響,各方面對2012年世界經濟普遍持比較悲觀的態度,國際有影響的經濟預測機構相繼調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值。國際經濟環境中存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復蘇步履維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最終結局如何難以預料。人們的普遍共識是,世界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增大,全球經濟存在二次探底的危險。目前世界經濟存在的問題,一是歐美各國財政狀況存在不同程度的惡化趨勢,財政赤字上升,政府債務暴漲,政府財政緊縮壓力加大;二是國際金融風險加大,特別是歐元狀況脆弱,使得整個國際金融體系雪上加霜;三是世界經濟景氣下降,全球貿易量銳減,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可能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好轉,嚴重影響世界經濟復蘇。保守的判斷是,歐美經濟即使不出現衰退,復蘇也將是艱難而緩慢的,世界經濟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處於低迷狀態。國際市場萎縮導致我國近來出口增速明顯下滑。歐美國家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潛在風險,也會對我國經濟特別是金融的穩定性形成衝擊。

  國內經濟運作出現新情況新變化。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作出現了新情況新變化,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

  在物價方面,雖然最近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有所回落,但是保持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的任務依然繁重,不可掉以輕心。第一,農業基礎薄弱以及提高農民收入、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價格上漲、加強環保等影響未來物價上漲的各種成本推動的剛性因素依然存在;第二,歐美各國深陷財政金融困境,必然採取擴張性政策應對危機,我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可低估;第三,我國雖然已經有效控制了流動性過快增加,但貨幣存量依然較大,形成通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我們必須繼續認真搞好物價調控,防止物價走勢出現反彈,保持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

  在經濟增長方面,最需要關注的是自2010年末以來出現的經濟增速緩慢回落。從2010年第四季度開始,季度GDP增長速度出現逐季減慢的趨勢,特別是近幾個月工業、出口、財政收入等增長速度都出現較明顯減慢。增速回落,是外部因素和主動調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發酵,波及我國經濟。其次,為了控制貨幣流動性過多助推價格上漲,我們在2010年底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抑制通脹的同時必然會使增長速度有所減慢。目前我國經濟增速仍處在合理區間,但存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應認識到,“保增長”,也就是使經濟增速處在合理區間,在宏觀調控中始終居於重要位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目標也是要使經濟增速穩步回落至合理區間,把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一個適度的水準上,從而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因此,當前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的一項重要對策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全力保持宏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此外還應看到,目前在提高服務業比重、完成節能減排任務、保持居民收入增長與國民經濟增長同步等方面依然存在問題,推進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繁重而艱巨。

  確保實現2012年宏觀調控預期目標的政策組合

  防止物價漲幅反彈和防止經濟增速下降幅度過大的雙重目標,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此外,如何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如何解決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問題,如何應對就業總量壓力與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並存的矛盾,如何扭轉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實現滯後的局面,以及如何防範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潛在風險,都是2012年需要面對的複雜問題。這些問題疊加在一起,使宏觀調控面臨更多“兩難”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保證實現明年宏觀調控預期目標的政策組合,是解決“兩難”問題的關鍵。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這一政策組合的優勢,能夠有效保證在穩定的基礎上實現發展,在“兩難”問題上取得突破。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因為2012年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外需可能進一步減弱,國內投資和消費增長也可能放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需要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力度,繼續發揮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援作用。另外,2012年保持財政政策的基調不變,力度和重點做適當調整,有利於我們應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穩定市場預期。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應保持適度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由於經濟增長會有所減緩、結構性減稅力度繼續加大等原因,明年財政收入增長不會太快,而明年擴大內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還需要繼續增加,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需要通過保持適度的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加以解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突出財政支援重點,財政力量要注重向民生領域傾斜,支援重點領域改革,更加注重加強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更加注重有保有壓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在財政收入方面應進一步落實結構性減稅措施。同時,注重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管理和風險防範。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流動性不斷擴張,同時目前國內貨幣存量仍然較大,為防止剛剛略有回落的物價漲幅再次反彈,貨幣政策的穩健基調宜保持穩定。另一方面,過去一年多在連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銀行存貸款利率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的作用下,我國貨幣信貸增速逐步回歸常態,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但同時造成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經營困難。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對貨幣供給總量的宏觀調控不宜再緊。2012年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應兼顧控制通貨膨脹、防範金融風險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三重目標。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應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確定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按照總量適度、審慎靈活、定向支援的要求,調節好貨幣信貸供給,著力優化信貸結構,保持社會融資合理增長。同時,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基本穩定。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兩個著力點。一方面,把握住調控政策的大方向,掌握好政策措施總體框架,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防止宏觀政策的急速轉向和過激調整導致經濟運作出現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密切跟蹤分析國際國內經濟運作的各種苗頭性、傾向性變化,特別是可能致使潛在風險演變惡化的趨勢性變化,加強預研、預判、預測,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及時採取必要應對措施進行微調,準確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重點,努力提高宏觀調控水準,增強宏觀調控政策效果。(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