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兩岸記者“川南行”抵達首站——瀘州

時間:2011-09-26 13:35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瀘州9月25日訊(記者 司玲)23日,第五屆海峽兩岸記者“錦繡天府西南行”走進美麗的酒城——瀘州,正式掀開本次“錦繡天府西南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帷幕。當日下午,由中共瀘州市委、瀘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記者“錦繡天府西南行”暨四川省瀘州市市情及投資環境介紹會在瀘州南苑賓館會議室隆重召開。臺灣新聞報、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等13家港臺媒體以及四川日報、四川新聞網等7家大陸媒體共30余名記者出席了會議,並就瀘州市城市發展、新型能源、文化産業、旅遊開發以及臺商優惠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做了深入詳實的的了解、交流和溝通。

第五屆海峽兩岸記者“錦繡天府西南行”暨四川省瀘州市市情及投資環境介紹會現場

  遞上“瀘州名片” 酒城市情風貌吸引港臺媒體的“眼球”

  介紹會上,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鞠麗代表中共瀘州市委、市政府和瀘州人民對第五屆海峽兩岸記者“錦繡天府西南行”聯合採訪組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向在場的媒體介紹瀘州的區位優勢,她説,瀘州是四川唯一與雲南、貴州、重慶三省市接壤的市,位於長江、沱江交匯處,市四川通江達海的關鍵節點,也是四川突出南向的“橋頭堡”,成渝經濟合作的前沿地。其實,瀘州的優勢何止僅僅在於區位一點?

 

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鞠麗向海峽兩岸記者介紹瀘州市情及投資環境

 

  在會上,瀘州市發改委、交通局、經信委、商務局、酒發局、外事僑旅遊局、文化新聞出版局、廣播影視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分別向來訪媒體記者介紹了瀘州城市建設、交通、工業、酒業、旅遊、文化、投資環境等方面的情況。

  瀘州是著名的“中國酒城”。瀘州擁有濃香鼻祖—瀘州老窖和醬香典範—郎酒兩朵中國名酒之花,在全國好似獨一無二的,甚至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定為“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宜釀造優質純正蒸餾酒的地區”,並逐步發展成為“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舉世聞名的瀘州老窖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已由400多年窖齡,堪稱“中國第一窖”,郎酒天寶洞和地寶洞市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酒庫,被載入世界吉尼斯,洞中壇陣容有“酒中兵馬俑”的美譽。

 

臺灣媒體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執行長張先鵬先生現場提問

 

  瀘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瀘州古稱江陽,自西漢蜀郡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宋明時期即與成都和重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成為全國著名的33個商業都會之一。

  瀘州是國家優秀旅遊城市。佛寶、黃荊兩大原始森林是地球上同緯度至今保存較完整的原始長綠葉闊葉林帶,榮膺“中國十大新美景”。張壩桂圓林是中國北回歸線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圓林,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桂圓林種植基因庫”。雨壇彩龍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赴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出時,胡錦濤總書記親自為彩龍點睛。

  瀘州是一個獨具優勢的城市。憑兩江舟楫之利,瀘州歷來是川滇渝結合部的物資集散地,瀘州市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四川第一大港,瀘州國際集裝箱碼頭已經形成50萬標箱/年的吞吐能力,古敘礦區是國家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雲貴煤炭基地的和重要組成部分。瀘州是世界最大的硝化棉生産基地,全國重要的尿素生産基地等。

 

在“中國第一窖”石碑前,海峽兩岸媒體記者合影留戀

 

  瀘州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城市。瀘州擁有國家雙擁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和全省優美示範市等城市名片,十里濱江路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示例”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稱號,目前,正在積極爭創國家園林城市。

  同時,瀘州更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朝氣的城市。在當天的介紹會上,瀘州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鞠麗表示,此次海峽兩岸記者“錦繡天府西南行”聯合採訪組蒞瀘採訪,對切實提高“酒城”瀘州在臺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更多臺灣同胞認識瀘州的魅力,領略瀘州的魅力,了解瀘州的風土人情,捕捉瀘州的商機,推動臺灣地區和瀘州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國窖1573“露頭角” 港臺媒體獻計助瀘發展策略

  23日下午,第五屆海峽兩岸記者“錦繡天府西南行”聯合採訪組參觀了國窖廣場。在國窖廣場,海峽兩岸記者“中國第一窖”石碑等紀念物前或單獨照相留念或集體合影留戀。在窖區,通過講解員的一一解説,記者們對國窖又有了新的認識。

  瀘州産業基礎雄厚,是一個以釀酒、化工、能源、機械為支柱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同時擁有濃香(瀘州老窖)和醬香(郎酒)兩大名酒,使瀘州享有“中國酒城”的美譽。同時,瀘州又是一個美麗的旅遊城市,一個極具潛質的化工業城市。如何以酒業為核心,以旅遊為連接線,拉動酒類、旅遊、化工、能源等行業的全面發展?這個問題引起了港臺媒體的激烈討論。

 

在國窖展廳,港臺媒體記者禁不住美酒的“誘惑”,紛紛端起了酒杯

 

  “現在大家都流行DIY,用毛主席的話説就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讓前來瀘州旅遊的遊客自己動手嘗試一下釀酒,將自己所釀之酒放在瀘州,待到何時想回來看看就回來看看。這樣,既為遊客酒城之行留下了紀念物,也滿足了他們自己動手做東西的慾望。同時,從另一個層面也就增加了瀘州的遊客率。”“瀘州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這次我們過來深有感觸,黃荊老林、佛寶等原始森林資源以及瀘州的歷史文化資源等等,如果能連成線開發,前途無量。”來自臺灣新聞報的劉鳳瑩、臺灣新生報的林瑞明等港臺記者向本網記者説。

  “要是我是一個投資商,我一定會選擇投資酒類行業。瀘州的酒遐邇聞名,這個知名度已經為我省下許多成本。”來自臺灣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的執行長張先鵬先生告訴本網記者。

  24日,本次海峽兩岸“錦繡天府西南行”聯合採訪組將參觀瀘州西南商貿城、集裝箱碼頭等地。據了解,下一步,採訪組將先後深入宜賓和自貢,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