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臺科技交流與合作前景研究

時間:2011-11-07 09:07   來源:北京市臺辦

  加強京臺科技交流與合作,應以兩地科技産業的交流與合作為主導,這不僅有利於加快形成北京市科技産業的群聚效應,並且有助於加快實現北京建立首都區域創新體系、發展北京科技服務業等戰略目標。從發展前景看,國際及京臺兩地科技及其産業的發展趨勢,為未來兩地科技産業合作提供了很大的機遇,北京市應抓住機遇,加快推動兩地科技交流向縱深發展。

  (一)京臺科技交流與合作深具潛力

  從京臺兩岸科技交流與合作的現狀看,在“九五”期間已獲得長足發展。“九五”期間京臺貿易總額累計達8.2億美元,平均年進出口規模1.6億美元。截至20023月,臺商在北京設立企業1820多家,累計直接投資金額13.8億美元。1999年,北京市從臺灣共引進合同金額為814萬美元的10個技術項目,向臺灣輸出合同金額為165萬美元的8個技術項目。但總體來看,由於臺灣當局政策的阻撓,臺科技産業赴大陸投資基本依照由南向北的梯次轉移態勢,京臺兩地在科技與經濟方面的合作尚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大有潛力可挖。

   1.京臺科技交流與合作目前基本處於起步階段。

  一是當前京臺貿易特別是技術密集産品的貿易規模方面仍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吸引臺資項目數及直接投資金額佔全國臺資總數還不到4%,起點較低。二是京臺科技合作的對接點不夠明確,臺灣高科技廠商尚未在京形成群聚效應,臺資科技産業在北京的投資仍處於零散狀態,未形成聯動性的大規模投資。

  北京市也面臨著祖國大陸其他區域對臺資的強有力競爭,這不僅包括最早啟動臺商投資大陸的華南地區與當前臺商科技産業投資的重點華東省市,也包括周邊及東北地區。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行與貫徹,中西部地區也正在以廣闊的內銷市場吸引愈來愈多的臺商投資。

    2.北京市對臺科技交流深具潛力。

  1)良好的科技産業基礎。

  北京市不僅擁有全國一流的大學和科研院所,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科技人才,而且已經建成了以中關村為核心,較為成熟的科技産業園區,與美國矽谷建立了各方面的聯繫,是美國矽谷進入祖國大陸市場的門戶,其研發、設計及軟體業均可承接矽谷,達到補充與配套作用。

  2)全國行政中心資源。

   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和國際社會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北京所具有的獨特的控制力及影響力不僅表現在其宏觀調控中心的功能,還表現在首都城市對其他社會資源的巨大吸納和聚集作用上。

  3)全國唯一以進口為主的國際採購中心城市。

  多年來,北京的進口能力和水準遠遠高於其他兄弟省市,居於全國各城市之首,進口貨源來自世界各國,輻射全國各地,同時出口能力也很強,在國內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買全國賣世界”的特殊作用,成為國際市場鏈條上的重要環節。

  4)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基礎設施。

  北京是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水準最高的城市,具有現代化程度較高的交通運輸口岸體系。而且是全國與世界各國郵政、通訊的聯繫樞紐,同時,北京也是中國産業基礎雄厚和具有相當綜合經濟實力的城市,經濟綜合實力在中國各大城市中僅次於上海。

  5)舉辦奧運會帶來的商機。

  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而籌辦奧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由此將創造出龐大的發展商機,可以為臺灣科技産業投資北京帶來極大的市場和極好的機遇。

   北京市具有的上述獨特優勢,為未來京臺兩岸科技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